“乡音”拾遗者孙和平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张玮)熟悉的“乡音”自古让人想起老家、记住乡愁。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那些曾经陪伴自己从小成长起来的言语正慢慢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方言濒危的事实已经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并且有那么一些人正在为此奔走和付出着。

湖北科技学院语委办主任孙和平告诉记者,2016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子课题,在湖北省广泛开展。

孙和平

我们咸宁就有6个点,2016年已经完成的是咸安点的调查,在2017年完成赤壁和通山,2018年将完成嘉鱼、通城、崇阳。我们能够参与其中,有种使命感,也有种光荣参与的幸运。

 

孙和平介绍,方言建档,并不是随便找个人记录一下日常用语这么简单,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参与调查的人员很多是来自各个行业的志愿者,为了“留着乡音”,大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忙碌在咸宁的乡村小镇、田间地头上。

孙和平

我们要录音、摄像、还有文字记录整理,还要用国际音标把它全部记录下来,现在国家语言保护工程提供了一些依傍的框架,整理哪些方言字、哪些词语、短句都有框架,真的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觉得这项工作太重要了。

孙和平说,在中国文化崛起和大发展的时代,方言不仅将作为特定区域交际的工具而发挥作用,而且它还将在文化的载体、情感的纽带方面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当我们到了耄耋之年,方言,乡音,亦将是我们灵魂的归所!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