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三个四”上下功夫 力求“难点村”治理取得实效

咸宁市咸安区位于鄂东南,咸宁市的南大门,是咸宁市的政府所在地,辖9镇1乡3个办事处和1个奶牛场,138个建制村和29个城区社区,人口60万,版图面积1501平方公里。省委、省政府自部署“难点村”治理工作以来,我区共治理“难点村”76个,其中完成省奖补“难点村”治理27个、区乡两级治理“难点村”49个,共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新建村办公服务中心34个,改扩建村级办公服务阵地42个,“难点村”治理取得较好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四个到位”,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首先是统一思想认识。区委、区政府站在讲政治,保稳定,构和谐,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区委书记谭海华和现任区委书记李文波同志多次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及时解决“难点村”治理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各乡镇办把“难点村”治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76个“难点村”工作经费都实行了实报实销,确保了有钱办事。二是责任分解到位。我区难点村”治理工作,明确了以各乡、镇、办为责任主体,区纪委监察局牵头,区民政局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部门配合到位。区直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难点村”治理的强大合力。四是检查督办到位。区委主要领导都挂点一个“难点村”,并先后深入到各自挂点的“难点村”,进行调研督办。重点督查领导是否重视、机制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推动治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抓好“四个环节”,全面开展整治

一是摸清村情定难点。调研措底“难点村”过程中,根据“难点村”存在 “九不”标准,即:两委班子不健全,换届选举不规范,民主决策不落实,监督组织不运转,民主监督不坚持,经济事业不发展,群众上访不间断,村务公开不满意,宗族势力不合法。全区确定了76个村为“难点村”。其中农村经济、社会事业落后的有72个,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不够的4个,为有针对性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因地制宜定方案。结合区情,区政府制定印发了《咸安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实施办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针对性的专项治理方案,确保“难点村”治理有序进行。三是规范建档定标准。“难点村”治理台账资料我们要求:其一,完整性;其二,连续性;其三,真实性。要求归档资料客观反映“难点村”治理的过程和成效。四是形式多样定举措。充分利用了会议、文件、媒体、村务公开、简报等多种渠道,大力营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指导“难点村”健全和完善了《财务制度》、《村规民约》、《村干部行为准则》等一系列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规章制度。“难点村”治理坚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对通过治理,近期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对近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规划;对受条件限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村民做好解释。

三、强化“四个治理”,注重治理实效

一是治,促进思想统一。针对村级阵地建设的问题,我区以乡镇办为主体,通过区级财政支持一点,区直部门帮扶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的办法,多元投入,着力解决部分“难点村”无阵地问题。如浮桥、毛坪、白鹤、双垅4个“难点村”借“难点村”治理的东风都新建了办公楼,改建、新建建筑面积合计达4100平方米。“难点村”浮桥村,多方筹措资金80多万元,将村小学改建成了一座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难点村”毛坪村,投入80万元,沿公路新建一座5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难点村”白鹤村,投入190万元,新建了6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难点村”双垅村,投入80多万元,利用原石桥乡办公场所,改建了1500平方米窗口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的村级办公阵地。

针对村干部综合素质“弱”的问题,坚持提高班子成员综合素质与增强群众的致富能力相结合。根据各村的实际,组织开展了多次农技科普知识讲座。坚持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与扩大基层民主相结合。着重开好三个会:开会党支部党员大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会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在村级事务中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开好村民会议,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主主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了参与意识。

二是治,促进制度健全。其一,落实了村务公开栏。各个“难点村”建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制版,非统一公开内容由各村自行确定。桂花镇毛坪村花8000元重新设立了5块共16平方米的不锈钢公开栏。其二,落实了机构,健全和完善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目前,所有的“难点村”,重大村务决策都召开村民会议或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改变了集体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非正常流失的现象。其三,落实民主管理制度。我们坚持以村务公开栏为主要阵地,实行“五议五公开”。

三是治,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引导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农民群众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村实际,选准促进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充分发挥农业发展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浮山办事处白鹤村千方百计谋发展,开展难点村”治理,引进武汉老板,整合土地资源开发特色农庄,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同时利用闲置的资源,将粮管所的资产作为股份,开展木材深加工,年收入14万元。双溪桥镇杨林村,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引进3家石料厂,年收入近20万元。其次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结合扩大内需、保增长的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使农民看到治理成果,树立发展信心。马桥镇垅口村在难点村”治理工作中,加大和谐新农村建设力度,把“冯京故里”垅口冯自然村湾改造一新,实现四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四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四改(改水、改电、改厕、改圈),营造温馨的人居环境。同时修建了4公里的水泥路,方便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四是治,促进社会稳定。“难点村”治理工作中,我们以治“乱”为抓手,促进社会稳定。主要采取“疏”与“治”结合。“疏”也就是疏通矛盾解决的渠道,让群众不平有地说,积怨有人解,遇难有人帮,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营造村民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如向阳湖北岭村,因通江大道开发拆迁补偿,产生了多名专业上访户,村两委干部在治理过程中,深入到上访户家中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上访原因,对症下药,解决了上访专业户的问题,使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咸宁市民政局  阮先强  戴争福  唐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