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一张绿色蓝图绘到底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王庆明)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会后,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丁小强接受了湖北卫视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 市委书记丁小强: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总理讲了这么一句话,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我觉得这个绿色财富现在非常重要。”

 

这是丁小强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面对媒体采访时,第二次谈到绿色发展问题。此前,他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访时曾呼吁:应及早站在建设长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高度 ,加大幕阜山区生态修复。

细细数来,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丁小强都会谈及绿色发展这一话题——

2013年3月15日,丁小强在接受农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竹资源是咸宁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发展竹产业是绿色崛起的应有之义,是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强市建设的客观需要。

2014年3月5日,丁小强在接受中央媒体专访时表示,咸宁的发展优势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希望在山水。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坚持绿色引领,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实现绿色发展中彰显咸宁的山水优势。

2015年3月16日,丁小强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常态、新机遇下,咸宁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主动融入,以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崛起,推进对内对外全面开放。

2016年3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新华社记者对丁小强的专访《生态建设 全时空全过程》。文中,丁小强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环境是咸宁的立市之本。绿色是发展之基、咸宁之魂。近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第一战略,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灵魂、融入血液、落实到行动上,致力打造中部“绿心”——

在顶层设计上,我市相继完成《咸宁绿色崛起发展规划》、《咸宁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咸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规划》、《咸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规划。

在发展路径上,我市践行“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大力发展优势生态资源产业,积极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其中,竹、茶、油茶三个“百亿(元)产业”正在不断做大基地、做强加工、做亮品牌;

在环境保护上,我市成立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指挥部,采取战役攻坚体系,实施蓝天、碧水、添绿三大工程:城区禁止垃圾露天焚烧、禁止煤炭锅炉、禁止鞭炮燃放;开展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对城区21家建筑工地全面实行视频监控,对市区重点路段实行全天候不间断喷雾降尘;拆除西凉湖、斧头湖水域围网围栏等违规养殖设施、加强生态建设、还两湖生态碧波;投入上10亿元,对城市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逐步实施全收集,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湖泊水库水质恢复到Ⅱ类水体;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每年新增森林面积超过30万亩。

在招商引资上,我市注重引进绿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将智能机电、“互联网+”、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绿色食品饮料等七个领域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着手布局文化旅游、大健康、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2016年12月22日,省委书记蒋超良来咸宁市调研时强调,要格外珍惜绿色优势资源,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通过发展大健康和大旅游,更加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我市空气优良天数达272天,森林覆盖率达49.6%,均位居全省前列,水环境得到进一步修复治理,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正相继开工……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