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通山县共建成13所农村幸福院20所日间照料中心,解决全县1000多名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的养老难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空巢、独居老人逐年增加,通山县党委、政府、镇村、社会共建共管的“1+1+1+1”农村幸福院养老模式,保障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
通山县党委、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的建设原则,把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与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相结合,以党建引领发展,统筹部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共同建设,作为头号“惠民实事”来抓,明确建设时限,倒排建设工期,严把工程质量。统一为各村幸福院配备电视、冰箱、消毒柜等基本设施,运行资金由政府补助资金、村集体筹资、入院老人缴费和社会力量捐赠四部分组成。
幸福院运营初期,在村级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管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和引导入院老年人积极参与幸福院管理,形成干部、党员、老人三位一体的幸福院管理新机制。在村级党组织的动员引导和精心组织下,外出创业者回报乡亲,农村老年协会组织、社会力量及党员志愿者参与幸福院建设和管理,大路乡、大畈镇等农村幸福院相继收到了个人捐赠。在城镇已建成了新城社区等6个日间照料中心。杨林的互助养老模式是对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缓解,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让“老人忧心、子女揪心、政府担心”的社会难题,变老无所依为老有所依。(通山县民政局 祝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