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孙志成)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气温回升加快,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时期,在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乡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手扶式插秧机在田间轰鸣着来回作业,一幅农机春耕图跃然纸上。

今年我们合作社流转土地两百亩,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统一大棚育秧、机械插秧。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种农业机械作业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水稻种植收益,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农民负担。

按照这个进度,预计我们两百亩水田,两天内可以栽完。
近年来,通山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水稻规模化生产,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种粮大户,并逐步实现机械化育秧插秧。
除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刘英告诉记者,在通山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今年自己家两百亩水田已全部改为种植再生稻。
何谓再生稻?再生稻,即种一次稻收两茬。与双季稻相比,再生稻既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又减少了药、肥、水等投入,且第二季稻米品质好卖价高。随着高产创建、水稻集中育秧、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和技术措施对再生稻生产给予的有力扶持,发展再生稻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全新途径。

今年全县建设了5个中型水稻育秧基地,利用这个水稻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大力发展再生稻。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