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英姿带记者团解剖典型 力推通山扶贫攻坚经验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沈瀑浪)为配合人民日报湖北分社响应中宣部启动的“双百三同”蹲点采访活动,进一步加大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力度,展示全市精准扶贫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果,今天(18日)下午,我市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开展精准扶贫集中调研采访通山行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英姿与采访组一行进行了调研座谈沟通。

4月25日,中宣部启动“双百三同”蹲点采访调研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深入22个省区市的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人民日报湖北分社积极响应,并选派骨干记者程远州同志深入我市通山县闯王镇驻村调研采访。

采访组实地调研采访大路乡新桥冯村富民农业生态园的“龙头带动”扶贫模式,闯王镇刘家岭村产业扶贫。

一行人首先来到了通山县大路乡新桥冯村“果匠小镇”,一行行苗木依山栽种,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意盎然。汽车行驶了十多分钟仍没有到尽头。

“果匠小镇”投资方湖北富民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谁谁谁告诉记者,该生态园于2015年10月投资建设,目前已投资600万(数字有疑问)元,虽然还在建设中,但每到周末,都有不少周边市民来到这儿采摘,高峰期一天能达到1000人。

据了解,该生态园整体规划为“一园二道五区”,以3000亩种植业为基础,以第二产业为支撑。以休闲旅游产业为终极目标。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五千万元,带动就业200人以上。

同时,生态园采取村委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联营模式,通过“捆绑贷款、贷用分离”的模式实现帮扶特困户全覆盖,管理人员结对帮扶20户特困户,并免费为特困对象培训,帮助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闯王镇刘家岭村,记者看到,村中一池塘水面上架设起了光伏组件,在阳光下闪光熠熠。村支书陈某某告诉记者,这叫“渔光互补式光伏发电”,在鱼塘、虾池等养殖水面架设光伏组件,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创新发展模式,既能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又能调节养殖环境、调节水温,还能优化地区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增产增收。

据了解,刘家岭村目前共有家庭分布式和集中互补式两种光伏扶贫模式,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以用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集中互补式光伏发电包括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光伏组件不仅建设在池塘上,还建设在农田里,农户在光伏组件发电设备下种植农作物,光伏电站能够调节大棚温度,多余电量可并网发点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

刘家岭村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采取安装光伏并实行补贴的方式带动脱贫。每户贫困户固定年收益为4000元左右。目前,刘家岭村已通过光伏发电带动60户贫困户脱贫。

不仅如此,该村还在光伏发电组件下搭建大棚,为附近酒店代养孔雀。每只孔雀一年代养费100元,养殖基地雇佣附近贫困户帮忙喂养,实行每只60元补贴,该孔雀基地最多可养殖5000只孔雀,可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