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

网络图片

  从贝壳到金银币、再到纸币,“钱”变得越来越轻薄。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刷手机乘公交、买菜购物、缴水电费……日常生活中使用“现金”的场景,逐渐被手机刷刷刷取代,“无现金社会”渐行渐近。(5月25日《新华日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运营商的崛起,手机刷刷刷在越来越多的支付场景中出现,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手机支付的使用率已然超过了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机支付方式的大量使用,也使得那些原本接受新事物较慢的群体,如一些中老年人,也开始参与到“无现金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较于传统的现金社会,“无现金社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于其的高效便捷。扫一扫即可完成支付,省去了找零辨别真伪等诸多程序;其次,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不用担心遇见假钞,也不用担心携带大量现金被盗被抢等。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了一则趣闻,几个小偷组团前往杭州盗窃,却因为杭州手机支付的发达,而没有盗窃到足以支付返程路费的现金。此外,“无现金社会”的构建也能大大降低现金印刷、流通、损耗的成本,对于节约社会运行成本也大有裨益。“无现金社会”中,虽然流通的现金大幅减少,可每一笔收入与支出将更加有迹可循,这对于预防打击金融犯罪以及官员的贪腐行为,也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无现金社会”虽然好处颇多,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无现金社会”即使渐行渐近,恐怕仍会离我们有一段距离。

  “无现金社会”虽然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但其自带的安全问题同样也是消费者最为担忧的。尽管安全风险不可能彻底杜绝,就像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后出现了假钞一样,安全风险不应该成为阻碍“无现金社会”构建的理由,但安全风险如果不降至最低和可控范围,显然其会成为延缓“无现金社会”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最近肆虐的“勒索病毒”,也给正在成型的“无现金社会”敲响了警钟。金融管理部门、移动支付运营商如何实现通力合作,在初期就打造一个安全清净的金融环境,将决定着“无现金社会”建成的速度与普及程度。

  “无现金社会”在年轻群体、大中城市中推行,可以说几乎没有多少障碍,但对于中老年群体以及偏远地区的民众而言,“无现金社会”却依然是比较遥远的事物。真正的“无现金社会”应该是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普惠的,而不会制造出社会鸿沟。所以,对于金融管理部门,特别是移动支付运营商而言,除了要在年轻群体、城市中抢占市场份额之外,也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中老年群体、偏远地区民众“无现金社会”理念、支付手段、工具的普及中,这既是全新市场的开拓,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

  “无现金社会”离我们还远吗?答案取决于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也取决于安全风险的可控性与移动支付的普惠程度。(文/夏熊飞

来源:人民网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