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海,男,咸安区双溪桥镇三桥村5组人,1958年11月生,为我省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初次见到李永海,是在三桥村村委会大楼。当时村委会大楼翻修,承包工程的老板请他做小工,身材矮小、精瘦的他正与工友们一起挪动一个大铁柜,整个人几乎扒着铁柜在动。当得知我们来意后,他抬起手挥了两下,满脸笑容的说道:“都是国家政策好,对三桥村扶持好,如果不是国家扶持,靠我们个人,哪能这么快脱贫?”
李永海今年已年近六十,至今单身一人,家里只有一个外嫁的姐姐,身患慢性疾病的他主要靠种植一亩多的田地维持生活。“过一天算一天,今日不知道明日。要是过不下去了,就只能找姐姐借,次数借多了、借长了,我也不好意思了,每天都是为过日子发愁。”李永海说,这些年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2016年,三桥村在区、镇两级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引进四季腾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建设一片400亩露天蔬菜基地。听到这个消息,李永海第一时间找到村支书吴长江表达出要务工的想法。“他智力有点障碍,身材又比较矮小,让他参与蔬菜基地建设务工,一开始确实有点担心,怕做的地方不合格,影响蔬菜基地建设进程。但看到他自告奋勇的态度,加上建设这蔬菜基地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基于这两点考虑,还是答应了。”村支书吴长江回忆道。
凭着吃苦耐劳的干劲、任劳任怨的拼劲,李永海很快得到村委会同志和四季腾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一致认可,不仅参与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的务工,还第一个拿到四季腾龙有限公司的长期务工合同,这让李永海的日子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
“以前,一年就靠那一亩多地,好的年份也就一千多元。生活实在过不下去,村里只能帮着申请低保。”当问起扶贫前后生活有何不同,李永海若有所思的回答着:“现在,每天都可以到蔬菜基地打工,择菜、除草、搬运、挖沟整地......反正能做的都做,一个月下来,能拿到两千五左右,吃喝以外,还能存一点......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党对三桥村的扶持。”
经过一年多的辛苦,李永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就跃过了贫困线,还成了村里有名的“脱贫之星”。对于今后的打算,李永海说道:“天晴的时候要想着下雨,现在能做的时候多做一下,多存点钱,到了做不动的时候也有个‘用的’,尽量不去拖累政府。”说起以后的生活,李永海可是信心十足。
“他存钱呀,我看就是想找个伴儿。”对于工友们的打趣,李永海总是笑而不答。至于他为何一直单身,村里有很多种说法,但都离不开一个原因——贫穷的家境。
采访李永海的过程中,他多次中断采访,急忙跑去为工友们搭把手,回来总是一边擦着汗一边继续接受采访。
记者感受到,他变了,从一个需要社会救助的低保户,变成了一个能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的社会个体。
他的生活变了,从整日要为生活担忧、为生活发愁的日子,变成现在有期盼、有希望、有保障的日子。
他的想法变了,从担忧养不起家人、担忧别人瞧不上、没人嫁而一直单身,变成开始想成家、想有个家了!
也许,这就是扶贫的美丽——在与贫穷的斗争中盛开出“致富的花朵”。(余忠华、王建平、吴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