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向阳湖是原文化部五七干校所在地。1969年至1974年间,原文化部系统6000余文化人及家属到咸宁向阳湖接受劳动锻炼和改造,冰心、冯雪峰、沈从文、周巍峙、张光年、臧克家、萧乾、陈白尘、冯牧、郭小川、周汝昌、范曾等一大批文化巨匠,他们在向阳湖生产劳作,亲自设计,亲手劳作盖起了144栋(现存98栋)北方风格的红砖瓦房,在此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挖掘和保护向阳湖文化,2013年咸安区开始筹备修缮。截止目前,向阳湖五七干校名人旧址修缮工程基本完工,目前已进入陈列布展阶段。
[回眸五七干校的历史]
文化部向阳湖五七干校,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是一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全国五七干校的历史从1968年5月到1979年2月,长达11年之久。咸宁五七干校存在了6年,即从1969年春到1974年底。当年,向阳湖五七干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驻校军代表全面领导。下设5个大队,26个连队。
具体分布是:
第一大队,文化部办公厅、政治部、政研室、电影局、艺术局、出版局、文物局、计财司、联络司、教育司、群文司等;
第二大队,含北京图书馆(现改名国家图书馆)、文物出版社、文博研究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三家简称“革历博”);
第三大队,含新华书店总店及北京发行所和储运公司、中国印刷公司、中印器材公司、人民出版社及农村读物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版本图书馆,以及红旗越剧团和勇进评剧团等;
第四大队,含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等;
第五大队,含中国电影公司及器材公司、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科学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科学研究所及洗印厂和幻灯厂、中国电影资料馆等。
向阳湖文化是中国知识精英成果的集中展示。例如,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在下放期间补充了大量资料。他在干校还写了91封书信,其中包括给周总理的信,写作了《双溪大雪》、《喜新晴》等诗作。
郭小川创作了《楠竹歌》、《花纹歌》、《欢乐歌》(“江南林区三唱”)、《长江边上五七路》等优秀诗篇,后来又在天津团泊洼分校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团泊洼的秋天》、《秋歌》,这些作品都是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册的重要作品。
张光年的《向阳日记》,陈白尘的《牛棚日记》,杨静远的《炼人学校》,还有一大批文化人写的回忆文章,都留下了特殊年代的“影像志”。
向阳湖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下放向阳湖的文化人在逆境中乐天知命,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回城后埋头苦干,成果迭出。
可以说,向阳湖,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符号,是象征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
[挖掘向阳湖文化精髓]
咸安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注重对向阳湖文化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十分重视文化品牌的创建。
近几年来,在省、市、区各级政府和专家的支持下,咸安独有的向阳湖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咸安区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向阳湖文化联谊会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80余位原文化部向阳湖五七干校学员及专家学者参加;2010年至2012年,先后有数十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议,要求将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咸安区委、区政府及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2013年5月,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阳湖文化是特殊历史的文化现象、特殊历史的文化标本,更是咸安特色旅游的文化。为了全面展示利用,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咸安区文体新局于2013年全面启动了文化名人旧址核心区文物修缮工程。
3年来,咸安区加大向阳湖文史资料收集,先后派人赴宁夏石嘴山、西安世博园、黑龙江柳河、长沙、红安、沙洋财政部五七干校、阳新邮电部五七干校等地参观考察,赴省进京走访收集文史资料。
截止目前,共收集相关书籍1000多本,毛主席像章52枚及一批有价值文化名人的日记本、劳动工具、学习用品、书信原件和电影拷贝、变压器、石磙、水泵、锄头、蓑衣、镰刀等实物4000余件,文化人在向阳湖干校期间原创画作120余张,老照片120余张,文化人回访向阳湖资料照片1.3万余张,并出版一批有很高研究价值的书籍和论文。
为充分展示向阳湖文化,挖掘向阳湖文化资源,今年4月,咸安区启动了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项目建设,主要反映文化名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简单朴素的生活环境,反映文化名人在特殊现实条件下坚持文化创作、追求自我价值和美好人性的精神面貌。
[复原向阳湖五七干校]
咸安区政府十分重视向阳湖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2012年2月,咸安区成立了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保护与开发协调指挥部,全面部署开展各项工作。2015年4月,成立了咸安区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建设。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共有4个保护区,即五七区、向阳区、红旗区、窑厂区,有房屋98栋。此次修复主要是修旧如旧,恢复原样。一期维修工程涉及旧址内向阳区(王六咀核心区)21栋建筑和五七区(奶牛场部)3栋建筑,共计24栋建筑的本体维修,建筑总面积5547平方米,总预算为5854310.57元。
近日,记者来到了向阳湖五七干校旧址,只见一幢幢红砖瓦房已修缮一新,工人们正忙碌着擦窗刷墙,每间房的门顶上都标注着曾经居住的主人名字。
据咸安区文体新局有关人员介绍,五七干校的修缮重点是修旧如旧,所有房屋都采用红砖、红瓦、木结构等原设计、原工艺、原材料、原技术。文化名人的旧居群为文革期间向阳湖文化名人亲自设计,亲手建造的,其建筑风格为红砖、红瓦单层的平房,为北方建筑风格,庭院也是富有北方风格的四合院,风韵、古朴、粗犷。其修复的定位主要以五七干校精神为魂,兼顾名人旧址,文物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开发名人文化,打造集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为一体的旅游参观景区。
[布展真实重现历史原貌]
向阳湖位于咸安区,源自古云梦泽湿地的延伸,是鄂东南最平坦的湖区。“文革”期间建五七干校,围湖造田,地名改为“向阳湖”。
据说是取自“朵朵葵花向太阳”、“社员就是向阳花”之意。向阳花也就是向日葵,是一种明亮、温暖又充满活力的鲜花,激励人们勇敢追求光明。象征着在向阳湖五七干校以冰心、沈从文、郭小川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一路向阳,追求光明、顽强不屈的信念和决心。
据悉,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维修,目前已完成90%的工程,现正进行旧址的复原陈列展示设计,将在10月底完成布展。
咸安区文体新局副局长介绍,布展分为室内布展和室外布展。布展时,相对完整地整体复原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向阳区),使之成为反映当时生产生活情况与历史特征的展示场所。室外布展时,再现典型的生活场景、具有时代感的生产劳动场景,并对著名人物进行生活瞬间形象塑造;区域整体导入与景观个体说明相结合,通过影音播放、艺术形象塑造等手段对区域历史进行解读。室内布展时,还原向阳区著名人物旧居生活面貌,对当时生产生活情况研究解读,展示文化名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在此创作的文艺作品。他表示,通过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复原陈列,营造相对完整的展区环境,多角度地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向阳湖五七干校文化名人的生产劳动、特质和精神生活状态,展现特殊历史时期由特殊名人构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力求较为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
据了解,修缮后的向阳湖五七干校将以此为中心,修建一条向阳湖大道、建设一座文化名人博物馆、建成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以“文”为核,打造“文化产业创新基地”;以“史”为标,打造“历史人文展示基地”;以“农”为本,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以“旅”为辉,打造“特色旅游示范基地”。(记者 陈志茹 通讯员 张志刚)
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网
(编辑 金崇 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