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自2001年启动社区建设以来,社区文化建设伴随着社区建设不断发展而不断繁荣,成效显著。尽管社区文化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毕竟是城市发展中兴起的新事物,社区建设历时较短,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阻碍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构建和谐社区视角来看,这些问题使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面临困境,亟须解决。笔者近年来对咸宁市35个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的抽样调查,居民中对社区文化建设很满意的占11.8%,比较满意的占44.1%,感觉一般的占34.9%,不太满意的占7.9%,很不满意的占1.3%。在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260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70人,其人数比例明显大于其他各年龄段人数。这表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咸宁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咸宁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按照国家民政部、湖北省民政厅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咸宁市以生态咸宁、宜居咸宁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动力,以全面阅读进社区为抓手,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着力点,以建设文化社区为出发点,在理论中认真研究,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在推进中不断完善,努力建立和谐的新型社区文化管理体制。
(一)强化认识提升,在落实长效管理制度上下功夫
思维催生行动,认识推动实践。咸宁市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群众,实行党员带头机制、协商对话机制、民主管理机制、齐抓共建机制,将管理和服务与广大群众的需求与利益挂起钩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同时,把此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经常研究社区文化工作,对小区建设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有总体、长期的规划,对开展工作有目标、有部署、舍得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发展,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目标责任制,做到各单位创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协调统一;完善考核奖惩制,奖优惩劣,把社区文体活动列入岗位责任制中,确保社区文化建设不断争优创新,深化发展;引入督导检查制,督促引导社区文化健康运作,积极向上;创建人才激励制,鼓励文化骨干努力多出精品,多出优秀文化成果,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全面开展。2009年以来,咸宁市先后举办了八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每届旅游节近10万城乡居民参加了活动,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二)强化阵地建设,在建设社区文化精品上下功夫
第一,着力抓好“三个阵地”。一是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固定场所。几年来,社区经常开展图书阅览、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猜谜、桌球、乒乓球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有业余文艺团队900多个(包括文艺宣传队、广场舞队、腰鼓队、老人合唱队、少儿文艺队、摄影、书法、美术等)总人数近2万人。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每逢重大节日,都积极组织居民群众参与文娱活动和有益身心的竞赛活动(如组织举办乒乓球、象棋、拔河、猜谜、文艺汇演等居民喜爱的项目),丰富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创造喜庆气氛。二是利用白天的空余时间,各社区组织力量分期分批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工作,以社区文化站、企业、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等为阵地,认真开展业余文艺创作和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培训工作,逐步构建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文化阵地”。三是将社区辖区内的公共文化设施极大限度地向社区居民开放。经常在广场免费为居民群众放电影,为居民群众自发的娱乐、健身、休闲活动提供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截至目前,利用咸宁体育中心、咸宁人民广场等公共文化阵地开展居民文化活动10万余人(次)。
第二,着力落实“三个层面”的组织网络建设。一是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活动,带动社区文化各项工作的落实,使小区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氛围,建立纵向到底的指导协调网络。二是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共结对子”,围绕“思想共建、队伍共管、文化共创、资源共享、优势互应”的原则建立横向到边的结对共建网络。利用辖区内最大的书店——新华书店,举办了社区文化阅读活动;在历史文化阵地——咸宁市博物馆举办了书画展览和工艺品展览专场;在咸宁市实验小学举办了以“新时代、新校园、新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三是以广场文化为纽带的多维辐射贯通渗透网络,重点打造的特色文化活动。根据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以“香城大舞台”、“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 和“文化下乡”等为契机,以社区文化为主线,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陶冶居民情操。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法律进社区、健康进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消防进民居以及全民阅读进社区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使广场文化成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开辟了广场文化新天地。
第三,强化资金投入,在社区文化活动的高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近年来,咸宁市注重实现“四种资源”有效整合,即社区政治资源、政策资源、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整合,对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创建更多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了许多求知、求乐、求健康的好去处。近几年,我市各级财政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筹措资金1.5个亿,直接投入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开辟为文化活动中心;积极开展老年活动计划,落实了老年之家场所,配有社区棋牌室、健身房、聊天室、卡拉OK室等多个活动室,真正使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每个安装一套健身器材,为社区居民又增添了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居民看到了咸宁的美好生活,外商和外国友人看到了咸宁的优良环境,来宾看到了咸宁的发展成绩,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看到了咸宁的发展前景。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进一步巩固了咸宁文明创建的成果,增强了咸宁的影响力、形象力和竞争力,同时全面展示了咸宁人民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与建设和谐咸宁的雄心壮志,提升了咸宁居民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责任和热情,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把社区文化活动推向新的高度和广度。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与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通过调查,一部分社区管理者在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狭义地理解社区文化建设。如把社区文化与群众文化或群众文艺等同起来,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各项活动,从而把社区文化管理放到次要位置上。对本社区文化管理缺乏具有个性的部署和总结,使社区文化的发展与整个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发展不相适应;二是重视程度不够。在现实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不少社区管理者或领导者,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落实到具体上的少,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发展经济那样重要,而且见效慢,因此,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投入不足,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简陋,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狭小,经费严重不足。三是追求“官本位”。一些社区文化建设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与以前的街居文化建设具有本质的区别,过去街居组织仅仅是上面的“腿”,其文化建设是以政府行为为主,居民是被动的参与者,而社区文化建设是在政府指导帮助下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民间性很强的活动。由于观念上的模糊,导致行动上的错位,实际中很多社区工作者充当动的参与角色,只能搞一些零打碎敲自娱自乐性的文化活动。四是追求政绩、形象、搞形式主义。目前不少地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投入大量资金搞硬件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有的社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追时髦,赶任务,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做给上级领导或外面看,脱离了与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之间的关系。
(二)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完善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机制是社区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在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之处。第一,多头管理容易淡化文化资源整合。目前社区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不可避免地使社区文化发展受到影响。由于社区的管理体系还没有理顺,造成了现有文化教育资源的浪费,无法产生整合效应。第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长期规划,制度保障缺失。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科学的长期规划和完备的制度保障。第三,社区文化运行机制上行政化倾向严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社区在举办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每组织一次活动,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基本上都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进行,上面怎么安排,社区机构就怎么做。也就是说,社区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政府或街道发起,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再由居委会操作,动员各方参与。这样,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
(三)社区文化建设群众参与度不高。从总体上来看,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参与不够高,其突出表现在:一是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面不够。一般来说,一项活动参与面达到20%是很高的了,相当部分的活动参与面是在5%~10%。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社区活动的面不到5%,而且许多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总是一些“熟面孔”。二是相当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居民和居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尚未经常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在许多社区,经常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是少数老人,尤以老年妇女居多。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不少社区70%以上的居民,在工作之余都把时间用于在家看电视、看报,只有少部分人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三是社区文化场地和设施遭遇冷落。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社区都遭遇高成本的社区文化场地和设施门庭冷落的尴尬,表面看起来社区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但实际覆盖社区成员数量与效果过低。当然,这里面部分原因是由于社区盲目投入、千篇一律,造成硬件设施与居民的需求不对路,难以吸引居民的广泛参与。有些社区的图书室、活动室常常大门紧锁、空无一人。
(四)社区文化建设的文化功能部分弱化。在现实中,一些社区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文化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使其部分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社区认同意识薄弱。虽然各个城市的和谐社区创建过程中,很多小区都以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意识,培养归属感,但由于传统邻里社区的变迁,社区文化认同逐渐淡化,社区居民之间存在严重的疏离感,甚至有些社区,一部分有一定社会地位且比较富有的居民不愿意或不屑与社区其他居民往来,对社区共同利益的态度十分淡漠,使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缺乏认同意识。第二,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弱化。人的文化价值受到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环境、居住社区等影响,特别是社区居民之间通过潜移默化式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对于人们最初形成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第三,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下降。在城市社区的新型住宅小区,由于多是新迁居民,互不熟悉,居住封闭,人际交往少,关系相对比较冷漠,而现有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五)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有效整合不够。我们在调研中又发现,一些社区大量的可利用的社区文化资源被闲置或没有有效开发利用,使社区文化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具体表现在:第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社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经济条件差的社区,发展比较慢。第二,社区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第三,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不够。我市社区图书馆由于起步晚、经费来源较为单一等原因,在藏书规模、数量、质量、服务状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应该是非常丰富的,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第四,社区文化建设忽视对高校资源的利用。一些社区与高校一墙之隔,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没有充分利用高校里丰富的文化资源。咸宁市泉塘社区和白茶社区与咸宁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相邻,院校文化、体育设施没有被社区很好利用,资源共享作用发挥不够。
(六)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才资源匮乏。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来说更是如此。目前,我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队伍中,人才资源匮乏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社区文化建设队伍人才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社区方化建设管理队伍人才匮乏和社区文化建设参与队伍的人才匮乏。在社区文化建设管理队伍方面,管理者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队伍是联系文化建设和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其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文化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各社区配备的工作人员,专业人员不一定能被充实到文化管理队伍中,从事文化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很少得到培训。有些社区还存在着人员少、兼职多、任务重、年龄老化的问题,在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上难以适应管理工作需要。在社区文化建设参与队伍方面,热心社区文化的骨干力量不足。
三、繁荣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为使社区文化建设不断繁荣和丰富,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如何使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居民的愿望和要求,以适应构建和谐社区的客观理念需要?关键在于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首先,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能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开展各项活动,导致社区文化的发展与整个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发展不相适应。社区文化不只是蹦蹦跳跳,主要是为了丰富居民的生活,满足居民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层次,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其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明确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应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国民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经费也要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文化事来的发展经费也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再次,创新管理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创新管理理念,要力求戒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做给上级领导或外面看,却脱离了居民实际文化需求的形式主义。发展社区文化首先要创新社区文化的理念,而创新社区文化要注意以人为本,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广大居民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一定要使本区域的居民群众充分认可,并支持社区文化建设。
(二)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有效的管理是社区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完善管理体制方面,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的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缺的,但政府要找准角色定位,部门之间要理清关系。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承担社区文化建设的启动工作,积极做好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制定扶持鼓励政策及发动宣传工作,发挥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作用。例如我市有的县、市目前已建立的“政府统筹、分区负责、归口管理”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应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的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作为管理层,对社区文化有指导、规范、管理协调和监督职能,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由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文化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等配合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在完善运行机制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科学的长期规划,制定完善的制度。不能只图短期效益、眼前利益,更不能把社区文化活动当成应付有关方面检查的检查评比或装扮门面的工具。
(三)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参与度。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最终在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参与度,因此,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市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没有社区居民积极、热情的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一股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潮,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也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提高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与参与度,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创新文化形式,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要把促进实际工作与满足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创作内容健康、思想向上、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广场文化,广场文化近几年在我市各地得到了很大发展。第二,创新文化活动内容,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热情。社区文化活动要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参与就必须根据社区成员的具体情况,开展能够适合社区成员实际需要,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活动。如何使不同籍贯、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心态的人群在这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实现社区文化繁荣是一个的课题。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体现社区文化的亲和力,贴近老百姓。第三,要“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举办社区文化活动主要是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关键点应体现在“服务”上。作为社区组织者在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时,要力求更好地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服务。第四,要发挥社区志愿者组织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和组织社区成员献出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解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中,切实有效地培育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互助精神。通过志愿精神的倡导,形成正确向上的社区意识,在社区意识的驱使下,社区成员出于对社会的热爱,自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性。
(四)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构建和谐社区重在发挥社区文化的功能,然而,一些社区的文化功能并未发挥出来。我们认为,发挥社区文化的功能还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意识,培养归属感。创新社区文化活动,实现活动方式和内容的多无元化。通过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不仅可以使社区成员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加强了社区和睦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提升社区文化教育功能。要明确社区教育目标即社区教育是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大教育”、“终身教育”。应努力开创新的教育目标形式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高层文化需求。第三,开展更多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居民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咸宁市民政局城乡社区建设办公室 阮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