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里,乌骨山羊跑得欢——通山农民黄从淼的创业故事

一个普通农民,十年育种保种,只为保存我国独有的乌骨山羊。他,就是通山县乌骨山羊原种保育公司负责人黄从淼。

7月21日,记者前往通山探访。

院士一句话,让他铁下心

1988年,年仅17岁的黄从淼开始贩羊养家。成家后,他一直以贩羊为业,日子过得舒坦。

2007年3月,黄从淼将在九宫山镇畈中村放养的100只山羊运到长沙农产品交易中心卖。次日,客户来电反映,宰杀时发现有两只山羊的羊骨羊肉是黑的,认为山羊有病。为消除客户顾虑,查清原因,黄从淼到长沙将这两只山羊运回,并向省市畜牧部门反映。

省里专家也搞不明白,向全国知名的绵羊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求教。第三天,刘守仁就赶到通山,一看大喜:两只羊的唇、眼睑、舌、粘膜、肌肉、骨头和内脏呈浅黑色,具有“乌骨乌肉”特性,初步鉴定为乌骨山羊。他告诉黄从淼,乌骨山羊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品种,值得大力开发。

院士的话,黄从淼牢牢记在心头,从此与乌骨山羊结下不解之缘。

查阅历代《通山县志》,宋代即有乌骨山羊的记载。

2008年3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组织扬州大学黄永宏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张英杰教授、重庆畜牧科学院黄勇富研究员等专家在通山县召开鉴定会,黄从淼养殖场里7只山羊被确认为乌骨山羊。

随后,通山县乌骨山羊原种保育有限公司成立,配套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2008年4月,在华中农大教授主持下,公司成功开展胚胎移植,通过扩繁,当年乌骨山羊种群数量增至500只。

通过近十年育种和扩繁,目前黄从淼养殖场存栏乌骨山羊3000多只。

为了保种,10年投入1300万元

经国家畜牧专家评审认定,黄从淼饲养的乌骨山羊具有乌骨乌肉特性,其肉质细嫩、膻味淡、香气浓郁,黑色素含量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黄从淼养的乌骨山羊名气越来越大,种羊价格一路走高。“高峰时单只种羊价格超过2万元,乌骨山羊被引种到宁夏、内蒙古等地。”

选种、育种、扩繁、卖种,利用卖种的钱再选育扩繁,如此循环往复,黄从淼走上了一条乌骨山羊保种育种之路,渐渐成长为一名土专家,公司能繁母羊达1700多只。

开始规模小时,黄从淼与妻子焦庆红一起在山谷里放牧,成本低。养殖规模大了,兴建合作社、标准化羊舍,承包荒山3500亩种草养羊,养殖成本大增。

“前后总共投资了1300万元,背了100多万元的外债。”近3年,公司享受各种政策补贴近400万元,大大缓解了黄从淼的资金压力。

致力加工,1只羊能卖1万多元

圈养的乌骨山羊,有的通身乌黑,有的黑白相间。它们属两个品系,胆子都很小,见到生人就闪。见方世凡拉来新鲜的苎麻、多花木兰、鸭茅等鲜草,羊一哄而上,抢着吃。

方世凡是杨芳林乡圣帝村贫困户,帮助黄从淼料理喂养乌骨山羊,包吃包住,月薪3500元。

黄从淼以自己的养殖场为中心,带动周边咸安区、通城县、崇阳县多个乡镇31户贫困户养山羊1500只,户均养羊收入达3万元。

杨芳林乡高桥村吉明进是个残疾人,黄从淼赊给他3只母羊1只公羊,现在繁殖发展到75只,收入达7万元。通羊镇大畈城村30个贫困妇女,在黄从淼的乌骨山羊养殖牧草基地打零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不过,在黄从淼看来,乌骨山羊的市场价值远未发挥。他正与武汉市江汉区某市场合作,计划投资兴建屠宰场,将商品羊分割销售,赚取更多附加值。

说话间,黄从淼接到通山大路乡“龙虾戏水”农家山庄老板邱东明电话,预订一只乌骨山羊。

黄从淼说,自从2014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后,前来洽谈代养、销售的客户源源不断。(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卫民 江湖)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