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务服务关节  促进党务业务融合

8月7日,咸宁市2017年第8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如期召开。但是对于全市5000多个党支部 10万多名党员而言,今天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与往期稍有不同,加入了“学习讨论城乡规划相关规定和发展战略”内容。这是咸宁市城乡规划局打通政务、服务两端,促进党务、业务融合的新成果。今年来,咸宁市城乡规划局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务创新为抓手,深入开展大走访,践行“两学一做”,针对查摆的业务条线运作封闭、审批流程效率低、基层群众办事不便、服务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主动削权、去利,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城乡规划业务工作高度融合的路径,将区域、层级、业务、流程等要素打破重组,创建“机制化建立、导向化服务、问题化办理、效能化监管”为内容的城乡规划“四化”服务模式,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层面得到广泛认同。

机制化建立,访民情。

一是责任全覆盖。分片包干,构建常态化走访服务对象责任体系,把走基层、听期盼、访民情分片到局每个班子成员、每个机关科室和二级单位。

二是范围全覆盖。要求党员干部“讲规划”,争当规划“宣讲员”、惠民“服务员”;要求规划服务延伸到项目、到社区、到乡村。到咸宁高新区、工业园区召开规划项目现场办公会,到咸安区召开市区建设规划恳谈会,到市辖区9个乡镇召开规划审批督办会,到南三县“幕阜山绿色产业带”贫困山区乡镇召开产业规划对接会,到市辖区的社区、村庄召开规划服务座谈会,把规划要求带到基层,把群众呼声收集上来。

三是流程全覆盖。把走访活动宣传全覆盖,把规划“编审督”流程全覆盖,做到市主城区覆盖到社区、到乡镇村。2—7月,累计走访全市6个县(市、区)33个乡(镇、办事处)320多个村(组)80多个社区,召开各类专题会130多场,走访企业业主、服务对象2600多人次。

导向化服务,顺民意

一是流程再优化打破业务壁垒,固化办事流程,减少风险点,限制自由裁量权,缩小滥用职权的空间,将相对独立的审批流程拼接成一条长流程,通过明确法律依据、制定联合审批、报件清单、缩减审批节点、压缩审批时限、规范收费行为,形成精简、畅通、共享的审批大流程和清晰明确的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制定绿色通道制度,试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容缺审批”机制。通过优化,审批节点由原来的86个压缩到33个,一般性行政许可由原来的11项合并精简至5项,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

二是机制再简化。在市直、咸安区、高新区设立服务窗口,实现群众就近办理。对内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推动事权下放、力量下沉和关口前移;对外服务对象就近办理审批事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群众实现跑路短、材料少、办得快、不受气的愿望。2017年1—6月,累积办理各类行政许可项目500多件,服务对象意见回复满意率达到100%。

三是意识再强化。提升党员干部执行城乡规划意识,组织编研“一办法一图集一导则”(《咸宁市城乡个人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鄂南民居建筑设计图集》《咸宁市村镇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设计导则》),并向全市2000多个农村(社区)党支部赠送;录制《咸宁市一城十区二十景区城市功能结构研究》视频,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征求市直机关、咸安区、咸宁高新区等1500多个支部党员意见。

四是渠道再拓展。开办“众智规划云平台”“公开设计开放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线上线下,以“众智、众创、众享”为行动纲领,以“众规+”加“人、组织、城市”为平台,公示各类规划成果10多个,参与市民点击率累计达到5万多个,吸纳市民各类意见建议150多条。

问题化办理惠民生。

一是聚焦“上学难”。在公租房片区、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学校,引导学校资源向新区、工业区疏散,建立均衡教育设施体系。

二是聚焦“就医难”。编制完成《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在新区和乡(镇)、村(社区)引导布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设施。

三是聚焦“出行难”。编制《交通品质提升规划》《交通微循环改造专项规划》,构建窄街区、密路网的交通体系。

四是聚焦“停车难”。 编制停车场建设规划,在市城区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停车场,构建完整停车体系。

五是聚焦老城区“康娱场地难”“出行购物难”。制定《健康咸宁规划导则》,加快城市老街区小公园、小游园、小球场“三小”设施建设。

六是聚焦“重大项目落地难”。开通“绿色通道”,试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容缺审批”机制。

七是聚焦“农村脱贫致富难”。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构建“一主多副”产业体系,明确乡镇村的产业特色,促进各乡镇村差异发展。

八是聚焦“乡村风貌管控难”。组织编制《咸宁市城乡个人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咸宁市村镇个人住宅建设规划设计导则》《鄂南民居建筑设计图集》。

效能监管,解民忧

一是强化职责。构建履职尽责“四梁八柱”管理机制,推行 “全员分类定岗定责管理机制”, 制定《干部职工全员履职尽责清单》。

二是强化监督。制定《规划编制和管理问责办法》《政务限时办结及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行政审批效能监察、群众投诉监督考核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互动。建立《行政许可办理意见反馈制度》,收集服务对象评价意见;定期召开服务对象意见反馈会,听取企业、社区和城乡居民意见建议,及时制定整改落实措施。

四是强化公开。建立审批机关和人员公开、审批事项和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的“两公开一监督”机制。

五是强化督办。全市各级规划部门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政协提案102个,办理群众信访件300多项,接访各类群众诉求信访投诉5000多人次。1—7月,仅市城区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10多个。

来源:咸宁市城乡规划局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