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王庆明 张耀 钟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幕阜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支持咸宁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战略决策。
这是省委赋予咸宁的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刚刚闭幕的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做出决定——
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我们要撸起袖子这~样~干!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五大千亿产业板块为抓手,把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特质、扩大优势,品牌引领、集群发展,创新驱动、要素升级”的基本原则,着力做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培植壮大绿色产业体系,努力把咸宁打造成为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我们的目标是——
力争到2021 年,以绿色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突破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GDP 达1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3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大关,五大千亿产业板块不断壮大,发展质效全面提升,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的做法是——
一、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着力推进“工业崛起”,深人实施“一工程三计划”,建设一批“百亿企业、百亿产业、百亿园区”。认真落实“绿九条”和《中国制造2025 咸宁行动方案》,加快发展智能机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认定、支持力度,把咸宁国家级高新区打造成具有全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集聚地。全面实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催生一批新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实施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发展计划,加快“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重点做强茶叶、油茶、楠竹、蔬菜、畜禽、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打造田园综合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三、壮大“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
着力发展大旅游产业,坚持全域旅游统筹,实施“一核两翼四极四带”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中心城区加快“一城十区二十景”建设,做好“旅游+”和“+旅游”的文章,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区域核心旅游品牌,建成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全面实施“养在咸宁”健康产业培育工程,加快生态体育公园、梓山湖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健康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大中医药产业发展力度,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打造全国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城市。
着力发展大文化产业,建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推进“文化+”产业融合,重点打造文化信息传输、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和设计、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产业,培育扶持文化创客和文化企业,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着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家庭服务、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四、打造五大千亿产业板块。
积极引进和发展配套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将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特色彰显、绿色环保、竞争力强的千亿产业集群。
实施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品、名企、名牌,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推进各地园区整合、转型,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加快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特色鲜明、竞争有序、错位发展、资源共享的县域经济板块。
五、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绿满鄂南”行动、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突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主动战,抓好“两治两改一建”建好建优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优宜居宜业环境,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河湖库长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成果运用。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