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第四小学的同步课堂上,主课堂授课教师与教学点学生远程互动。(资料图片)
时至今日,湖北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93%,班级多媒体配置率达90%,新型管理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这就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建设交出的答卷。
自2014年以来,湖北就把教育信息化确立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服务立德树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陶宏为未来湖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定下这样的目标。
作为中部大省,湖北地域广袤、地形复杂,在山区的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学点多。
咸宁"网校"树典型
以咸宁市为例,该市多半地区都是位于幕阜山脉的连片贫困区,中小学点多面广,如何将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曾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件头疼事。
多年前,咸宁为解决这一难题,采取了“联校走教”的形式,安排中心校的教师下乡送教。黄沙铺镇梅田联校语文教师朱凤云还清晰记得自己几年前去村小教学点给学生们上课的情景。
“每个星期为了给孩子们上一节课,我先得走半个小时山路,然后再坐半个小时船,一来一回,光在路上就得好几个小时。”朱凤云说。
从2013年起,咸宁市探索利用互联网,对教学点的学生开展专递课堂或同步课堂的教学试验。教师在网络教室对着摄像头讲课,教学点的学生盯着大屏幕上课。这样的形式虽然并不新颖,但咸宁却将其做到了实处。
“我们不建高大上的录播教室,把有限的钱用到刀刃上。”咸宁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祖习说,简单、实用、高效,这是咸宁建设教学点网校的基本原则。
记者在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乡教学点看到了当地建设的“听课教室”:一间普通教室,黑板上装有一个多媒体大屏幕,顶梁悬着两个麦克风供师生进行交流。
“建这样一个‘听课教室’花费不足5万元,极大地节省了成本。”李祖习说。
针对不少网校普遍存在的网速慢、回音重、声音延迟等问题,咸宁市教育局通过引进外部服务,专项研究克服了这些难题。“现在,网络课堂就连音乐课教学都可以顺畅进行。”咸安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阚伟说。
教学点联上了网,优质教育资源就可以“一步直达”。为了集中优质师资,崇阳县在全县选择8名优秀的音乐、美术、英语教师集中授课,借助互联网传递至6个乡镇的22个教学点,这些教学点总共有780余名学生。
“8名教师解决了近800名学生的师资需求。”崇阳县电教馆馆长揭子兵不无感慨,“如果真要配齐师资,恐怕得新进100多名教师,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花最少的钱,办最实的事儿。农村教学点的师资力量强了,教学形式更丰富了,不少学生因此更爱上学了。
“现在,只要下节课上网教课,学生们下课后第一时间就拿着书包跑到教室来。”崇阳县油市小学教学点校长汪军告诉记者,“去年就有两名远赴县城读书的学生,因为看到我们的网络教学弄得有声有色,又从城里搬回来读书了。”
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王强介绍,接下来湖北将建立省级教学点网校,搭建全省统一的教学点网校教学和管理平台,统一师资配置、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质量监测评价,组织城乡教师、城乡学生、各级教研人员在同一虚拟空间开展教学、学习和交流。“可以预见,湖北各地教学点的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王强说。
(来源:人民网)
编辑:陈玲 实习编辑 胡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