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咸宁市第六期电视问政举行,这期聚焦监管责任的问政节目,吸引了超过40万人次观看,火爆全城。
去年12月,咸宁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面对经济总量不大、市场主体不多、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不强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咸宁提出“紧紧围绕发展抓投资、围绕投资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优环境(简称‘三抓一优’),不断夯实发展底盘”的战略决策。
优环境,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起跑点。今年3月起,针对“新衙门作风”等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咸宁以“三抓一优”为主题,每月举行一期电视问政,刮起问责风暴。
一月一问政,其强度之高,也刷新湖北省电视问政的纪录。
直面问题
雷霆之势火力全开
△3月30日,首期电视问政聚焦“项目开工难”
3月30日,首期电视问政“鸣枪”,主题聚焦“项目开工难”。
短片显示,一季度集中开工的98个重点项目,部分项目因拿不到地、道路交通受限等原因推进缓慢。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去年7月扩建二期项目,竞得120亩工业用地,款项早已付清,却因坟墓未迁等原因,政府迟迟不能交地。
在有的县级开发区,因道路不通,新开工项目无法建设,企业焦急万分。
其后几期电视问政,同样麻辣、尖锐,席卷脱贫攻坚、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
在部分农村,非贫困户被评为精准扶贫对象,真正的贫困户却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村干部冒名签字“被脱贫”,令人哭笑不得。
咸宁旅游客运市场运力不足,运管部门却以市场供大于求、安全问题为由,筑起审批“壁垒”,不批准其他经营主体进入,导致咸宁旅游客运主体数量在全省落后。
暗访短片直指痛点,台上发问泼辣酣畅,官员应答“惭愧”连声。
电视、网站、广播、客户端同步直播,火力全开。雷霆万钧的问政,搅得咸宁一片火热。今年首期问政引来2万名网络观众,到第五期时,网络观众已跳涨至12万人,电视观众更突破了40万人次。
有责必问
失职失责一追到底
密集问政、刀刃向内,官员看到短板,群众看到希望。
星光玉龙公司总经理许玉国说,起初向暗访组反映问题,以为只是私下聊聊,没想到竟在电视问政播出。“当时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心里直打鼓。没想到,第二天通山县就开会研究此事,下午县领导上门商量推进项目。不到一个月,土地拆迁完毕交付使用。问政效果太好了!”
记者在该公司项目工地看到,土地已完成平整,打桩机正在轰鸣。许玉国说:“趁着势头抓紧建,争取明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年产值由1亿元增长至7亿元。”
咸宁市纪委副书记陈涛介绍,每期问政结束,市纪委、市委主体办等部门都会对曝光问题调查核实、督办整改。对失职失责的,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今年曝光的25个作风问题,已问责处理178人,其中县级干部29人,退休、调走的干部同样一追到底。
嘉鱼县鱼岳镇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伪造资料,套取国家公共卫生补助金9.8万元,三任县卫计局一把手被追责,首任局长刘守锡已卸任局长2年,仍被诫勉谈话。他说,没想到快退休了还被追责,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看到短片,既震惊又自责。“追责不是出哪个人的丑,只有追责无例外、履责不懈怠,咸宁才有希望。”
既转作风
也要创新体制机制
一月一问政,直指作风顽疾。
通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成向阳感叹,高密度的问政、追责,像鞭子一样抽得人一天都不敢松懈。
咸宁市招商局一位干部说,现在连周末都想着到哪拜访客商,晚上工作到10点成为常态。
咸宁市市长王远鹤表示,电视问政暴露的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既要追责到人,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思我们的制度性短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普遍性问题。
电视问政曾曝光“规划难审批”。市规划局随后出台《关于城乡规划许可(审批)实施绿色快捷通道的意见》,对工业项目审批环节大幅“瘦身”。
打破传统招商落户机制。咸宁高新区成立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征地拆迁、统计4个专班,一家企业配备一名专职政务“保姆”。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由原来的半年以上,缩短至4个月左右。
强力问政,让咸宁发展气场升腾。
上半年,咸宁新签约项目308个,同比增长38%;协议投资额1317亿元,同比增长112%。今年前8个月,咸宁多项指标在全省跑入第一方阵:税收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四。
常态问政
让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问政,如今成为当地最受关注的节目。
省纪委特邀研究员、省社科院研究员袁北星认为,咸宁一月一问政的月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解决了一系列热点、难点和政府工作中的“盲点”问题,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咸宁市纪委书记程良胜说,电视问政把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结合了起来,以发挥最大功效。但作风问题是慢性病,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电视问政是作风转变的舞台,也是联系群众的平台。百姓为之欣喜,更寄托希望:如何让问政之路走得更长久?
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说,电视问政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通过电视问政,倾听民声、曝光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倒逼干部转变作风、认真履职尽责,成效明显。今后,要探索全媒体问政模式,使问政表现形式更精准、更鲜活、更多元,从而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袁北星建议,问政的关键在于问责。未来也许不一定拘泥于电视问政这种形式,但需要将媒体监督、群众监督落实到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务求实效。
让电视问政真正问得好、问得久,关键还在于完善制度,把“评价话筒”真正交给群众。只有这样,“一月一问政”才能问得更有效,走得更长远。(记者 江萌 通讯员 王伟文 揭光祥)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