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陈劲松 通讯员 蒋扬眉)10月19日上午,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程良胜主持召开全市“三抓一优”座谈会,贯彻落实市委“两谈一讲促发展”系列活动精神。会上,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咸宁高新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招商局七家单位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畅谈经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今年3月以来,市纪委监察局会同“三抓一优”成员单位,以“问责、督责、促责”常态化,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凝聚了发展共识,提升了服务效能,优化了发展环境。实践中,通过问题导向、问责倒逼、问效检验,解决了一系列热点、难点和政府工作中的“盲点”问题,增强了职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意识,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常态化的严查严管和集中整治,进一步激发了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作风,倒逼干部将实干担当精神进一步落实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扶贫攻坚、维护稳定等工作一线上;通过搭建全媒体问政平台,构建起政府与企业、群众双向互动渠道,强化了部门履职尽责的担当精神,增强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推动了“三抓一优”浓厚氛围的全面形成。
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谋划布局,营造“三抓一优”强大气场,高规格组建专班、精准化对焦问题、全方位打捞民情。
二、高强度开启问政,搭建“全媒体”督履责平台,网络问政天天推、广播问政周周约、电视问政月月办。
三、高要求督办问责,倒逼部门压实主体责任,全程跟踪督办问责、专题聚焦督办问责、领导挂牌督办问责。
四、高标准健全机制,巩固作风督查实践成果,健全多方联动机制、纵向设防机制、督办问责机制、长效整改机制。
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陈涛表示:下一步要在进一步探索全媒体问政模式、建立健全“三抓一优”作风督查工作机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完善制度机制等四个方面下功夫,把“评价话筒”真正交给群众、市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支持咸宁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云波表示,作为组织部门,必须强化政治站位,紧扣“三抓一优”这一全市的头等大事、“一号工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奋力建成特色产业增长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市委组织部的主要做法是:
1.在党建引领上发力,为“三抓一优”凝心聚力。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2.在干部保障上发力,为“三抓一优”调兵遣将。坚持一线导向,强化正向激励,狠抓素质提升。
3.在人才支持上发力,为“三抓一优”招才引智。重磅推出人才新政,出台《关于实施“南鄂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推进平台建设,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引才项目,为我市“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提供了坚强的高端智力人才支持。
4.在考评倒逼上发力,为“三抓一优”提质增效。加大考核权重,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结果运用,让干得好的干部脱颖而出。
朱云波建议:要进一步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让更多的干部走向招商和项目一线,让更多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更多的干部有为有位再立新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市直机关工委坚持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为核心,凸显党建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全力推动“三抓一优”落地生根。
主要做法是:
一、抓政治引领,让党建声音在“三抓一优”中“重”起来。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平台,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推动“四个意识”入脑入心。
二、抓服务创新,让党员标杆在“三抓一优”中“立”起来。立足“三抓一优”,建强基层组织,实现了一线思想动员、一线教育提升、一线事迹宣传、一线执纪监督;突出“三抓一优”,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构建全力服务“三抓一优”的基层导向、一线导向和实干导向,把党建工作聚焦到“三抓一优”的主阵地上来。
三、抓常态督查,让党规党纪在“三抓一优”中“严”起来。重点针对“庸懒散浮拖”等阻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微问题”、“微腐败”开展常态化督查,以“督查一次、问责一个、教育一片”的高压态势,倒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对标,争做服务“三抓一优”的过硬“铁军”。
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毛秀君说: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抓实党建载体,完善督查机制,充分释放机关党建的助力优势,为服务全市“三抓一优”大局注入强有力的党建力量支撑。
今年以来,咸宁高新区高昂发展龙头,推进“三抓一优”“满园工程”“倍数计划”,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生新。
主要表现在:围绕“倍数计划”对标调焦、扩规增能、技改转型、挖潜增效,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高位增长。元至9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速9%,居全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17.5%;税收总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亿元,增加值11.5亿元,占GDP比重26%;新增规上企业13家,园区规上企业总数达到9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咸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方立清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全力以赴抓增长,确保核心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财税总收入突破23.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全力以赴抓配套,采取“一企一策”,推进“七个一批”措施落地落实;全力以赴抓落地,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谋划、高水平服务,争取招商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全力以赴抓产业,在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中争当排头兵、先行区;全力以赴抓党建,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让支部真正成为战斗堡垒,真正发挥核心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把投资作为发展的主动力,把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战场,把招商作为发展的主抓手,把环境作为发展的主支撑,重点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落地难、开工难、投产难、见效难”等“四难”问题,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1至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3.9亿元,增长15.2%,高于全省增速3.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其中全市民间投资共完成692.20亿元,增长20.7%。
主要做法是:一、高位推进,坚持领导挂帅,建立市领导分片联系制度,坚持上下联动,坚持合力推进。二、突出重点,抓实省领导督办项目、抓牢省市重点项目、抓细一批重大项目。三、强化考评,实行排座与项目成绩挂钩机制、项目奖励机制、加大考核权重,在全市树立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要务的导向。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善猛表示:下一步将围绕项目推进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努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确保项目落实落地,为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要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项目储备;全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用好招商引资新政策,创新运用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新方法,推进重资产招商,力促项目线索早对接、早洽谈、早签约、早落地。
“三抓一优”以来,市经信委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服务、保安全、强党建”十八字方针,转作风,优环境,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主要表现在:
一、转变作风,主动作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越来越高。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建立完善各类考核考评机制,全市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优环境的氛围浓厚。
二、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越来越好。经信系统践行一线工作法,采取“一月一分析、两月一督查、一季一核查”的方式,实现了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进位的好成绩。
三、有序有力,稳步推进,工业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有序推进“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有力落实工业考评机制。
四、落实政策,降低成本,企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市直涉企收费部门减少至11个,收费项目减少至17个,涉企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全省最少。
存在的问题:“三抓一优”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工业招商的位置还不突出、企业负担依然较重。
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郭冰生建议:市纪委进一步完善“三抓一优”考核机制。下一步经信系统定全力以赴深化推进,扎扎实实抓经济,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全力实施技改转型升级、全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招商,驰而不息引项目,尽心竭力优服务,大力推进“三抓一优”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招商引资呈现氛围浓、方式新、政策实、机制全的新气象。
前9月,全市新签约项目776个,协议投资额2062.33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952.7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0亿元的95.27%。新签约项目中,协议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 303个,5亿元以上项目77个,10亿元以上项目45个 。5家国内外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咸宁,在“招大引强”上创新突破。
市招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平介绍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招商新格局,营造浓厚氛围。市主要领导挂帅抓招商,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抓招商,成立招商专班驻点抓招商,聘请4名“招商顾问”实行委托招商。开展“一季一签约,一月一专场”活动,实行“一季一拉练、一季一排名、一季一开工、一月一问政”,倒逼各地比学赶超。
二、创新招商方法,实施精准招商。“筑巢引凤”,探索重资产招商;“腾笼换鸟”,利用存量资产招商;“仙人指路”,推进产业基金招商;“广开税源”,推广总部经济招商。
三、完善“1+N”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
四、健全招商体制机制,强化项目服务。协调督办更加健全,统筹调度更加顺畅,工作考评更加科学。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