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咸宁市水产局做客“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间,节目期间,针对网友所关注的水产养殖、养殖技术、惠农政策等问题嘉宾和听友、网友进行了现场互动和解答。
上线嘉宾:
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市水产局局长
陈胜翔(中)
市水产局副局长
伍淑军(左一)
市水产局产业技术科科员
喻建勇(右一)
“满意度调查”结果
网友留言
节目精选
全市湖库养殖面积达到18.7万亩,那么拆围后对我市渔业产业结构会带来什么变化,如何调整?
2017年,因湖库拆围工作开展,我市年水产品产量预计15万吨,减产43.3%。按照“减量增效”产业计划,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稳定产值60亿元以上,全市生态放养面积稳定在87万亩左右。
如何实现渔业转型?
积极推广十大主导品种和十大主推技术。按照“稳定常规品种产量、加大特色品种比重”总体思路,压减四大家鱼养殖比例;按照“一鱼一产业”要求,扩大鳜鱼、叉尾鮰、小龙虾、黑尾鲌、螃蟹、黄鳝等名特优养殖面积和规模,做大做强特色渔业。
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全市共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40.21万亩,其中稻田虾稻连作面积37万亩。今年计划发展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4000亩,其中小龙虾种苗繁育区1000亩。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积极争取“湖北省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渔户申报项目,改善生产条件。目前全市休闲渔业场所已达380家,实现总产值2.2亿元,休闲水面占全市总养殖水面的10%。加大苗种繁育体系化建设。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叉尾鮰及鳜鱼繁育,实行工厂化育苗,实现种苗商品化。
抓好养殖大户、渔民合作社、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开展农超对接、订单销售和电子商务交易,不断提高水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开展渔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强化渔民技术培训和养殖大户培育,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单产水平和养殖比较效益。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渔业培训班22期,印发各类技术培训资料5000余份,培训渔民1650人次。
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产品品牌申报力度,大力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提升水产产业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创建省部级示范场43家,其中,省级16家,部级27家。今年计划新申报5家部级、12家省级示范场。
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渔业附加值,力争二三产业发展有一个较大突破,全面提升咸宁水产产业化发展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科学划定水产养殖适宜区、限养区、禁养区;加大江河湖泊渔业增殖放流和湖库水域资源修复力度,提升渔业资源养护管理水平;开展长江禁渔工作,富水水库、青山水库、陆水湖同步开展禁渔;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加强重点渔业水域的水质监测,推进落实重点湖泊库区休渔禁渔制度,健全渔业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切实发挥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作用。今年,我市共增殖放流各类鱼苗4149.1万尾,共投入放流资金227.66万元。
我们在拆围的同时迅速跟进湖库拆围后续管理和渔民安置工作,调查汇总各地渔民情况,研究政策,整合支农惠农、精准扶贫、社会民生等政策资源,合理引导渔民转型发展,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确保拆围后渔民生产生活稳定。在5月底至6月中旬,拆围拆围指挥部对全市湖库渔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开展摸底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涉湖人员、涉渔人员、专业渔民(含半失地渔民),详细调查渔业从业人员家庭基本信息、年收入、种养面积、被拆围面积、是否专业渔民、是否低保、精准扶贫对象等,为渔民安置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根据渔民调查情况结合渔民期盼,以“生态优先、渔民安置、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属地管理”为原则,组织专家编制《拆围后湖库生态保护、渔业资源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实行“一湖(库)一策”,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湖库生态保护、综合开发、渔民安置、转型发展的方案,做到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召开沿湖(库)渔民座谈会、听证会,完善湖库保护开发方案,组织方案实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和引导湖(库)区符合条件渔民成立渔业发展合作联社,支持发展生态、休闲渔业。目前,各地已开展渔民安置工作。
咸安区:兑付拆围补偿资金2000万元,实行每户3万元标准对上岸安居渔民提供补助资金,组织开展民意调查,对有意上岸转型渔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并推荐到企业就业,对有产业发展意愿的渔民进行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他们发展渔家乐、稻田养虾、塘堰养殖等项目。对部分年老体弱渔民政策兜底,保障他们正常生活。
嘉鱼县:结合精准扶贫政策,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沿湖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渡普镇王家庄村组织渔民由水上转向荒山,成立合作社开发脐橙800亩;潘家湾镇和渡普镇引导渔民向稻田和精养鱼池进军,先后发展稻田综合种养5000亩,发展泥鳅、青虾、鳜鱼、黄鳝特种养殖1000亩;渡普镇大路村发动渔民成立合作社,组建旅游开发公司、休闲农庄等。
赤壁市:将丧失劳动能力渔民、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渔民拟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按月发放渔民禁渔期、禁渔区生活补助,对无田地专业渔民给予不低于6个月的过渡性生活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渔民住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免费为拆围渔民提供技能培训,做好渔民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水资源生态优势,引进6家市场主体,打造集渔业资源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与休闲、观光渔业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优先吸纳渔民就地就业。
通山县:已安排扶贫部门在拆围工作期间对全县拆围养殖户后续发展产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渔民的家庭情况,了解养殖户所想所思及今后打算,对照转产思路、发展要求对他们进行指导帮扶。通过调查摸底: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种植业意向的有360户(其中计划发展油茶14738亩、水果14388亩、楠竹1123亩等);发展养殖业意向的有393户(其中计划发展小龙虾养殖450亩、养牛3420头、养羊15690只、养猪269215头);计划开办农家乐的192户、从事农村电商的5户、发展光伏发电的119户,为该县下步稳妥安置帮扶渔民提供工作方向。
通城县:按照《实施方案》的渔民安置计划,因地制宜,引导转产转业;整合支农惠农、精准扶贫、社会民生等政策资源,合理引导渔民转型发展;提供就业培训、就近安排到企业(如云溪水库安排到云母厂等)和对从事其他产业的养殖户发放贴息贷款等(云溪水库现有3户养殖户提出需贷款20万元);为困难渔民办理农村低保,困难家庭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支持渔民组织起来发展生态、休闲渔业。主要支持云溪和大溪水库两个拆围重点库区组织渔民发展绿色、休闲渔业。云溪水库结合云溪漂流等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餐饮、休闲垂钓娱乐农庄;大溪水库借国家湿地公园和大泉洞探秘的资源优势,开发水上乐园、欢乐鱼家和山村酒店等,带动库区渔民转产转业。
崇阳县:主要拆围对象为青山水库,水库拆围工作早在2009年就已开始,之后网箱养殖作为非法养殖行为予以打击,因此本次拆围对象不存在安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