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咸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联组会议,就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人大常委会行使对“一府两院”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
此次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就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编办、市城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以及咸安区政府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回应,既不推卸责任,也不回避矛盾,客观真实地反映职责范围内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如何解决当前城区超大班额和“择校热”的问题?
从今年秋季开学统计情况看,市城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所、班级705个,在校生47083人、平均班额达到67人。个别学校班额达到90人以上,绝大部分学校处于超负荷状态。
对此,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联校办学、增加学位等一系列措施。今后,还将在城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增加学位。目前,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未来三年的建校方案,即“三建二改五配套”。在市城区和高新区新建三所学校,改扩建两所学校,对现有五所学校进行标准化配套建设,扩大教育资源。同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继续扩大联校办学规模,缩小校际间差距,逐步实现城区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统一,消除“择校热”。
咸安区将在近期内抓紧完成在建的香城学校、温泉碧桂园小学、青龙路小学、凤凰小学,争取明年秋季开学。三年内拟抓紧筹建三所新校,改建二所学校,完善配套五所学校,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此外,将城区小学附设学前班压缩一半(20个),为秋季学生入学腾扩班级空间,增加学位1100个,解决小一新生入学问题,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区实验学校、浮山中小学打造成市级示范校。到2020年,通过新建、改扩建和实行学校托管,咸安区城区累计可以新增学位5000个,可以在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现象,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
如何解决好学校少,布局不合理及学位不足的问题?
根据《咸宁市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3-2030年)》,远期至2030年,主城区范围内(不含梓山湖)共规划布局56所小学,容纳学生70470人,规划新建小学18所;规划布局初级中学24所,容纳学生35400人,规划新建初中11所。
但从2014年起,城区新建并正式招生入学的仅有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和梓山湖北大邦实验学校,对部分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学校紧缺的问题。
对此,规划部门将迅速进行《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修改调整,合理确定区域地块人口规模和就学需求,调整完善城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设施规划布局,明确建设规模和年度实施计划。在新一轮控制性规划调整中,落实《教育设施规划》中的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用地,划定管控范围,明确用地面积。优先考虑老城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设施均衡化布局和校园标准化建设,对老城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优先供给,原则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对各类规划确定的教育设施用地原则上不予以调整用途。对近期要新建、改建的学校,按绿色通道政策,将予以特事特办,大力支持。
如何解决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
目前,市城区公办学校在校生47083名,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需配备教师2707人,而市区学校实际在岗教师2019人,缺编严重。
按国家规定的办学规模,市直三所学校所需编制早已核编到位,而且普遍预留10%左右的编制。但各学校实际在校生大大超过或成倍超过(温中除外)国家规定的招生规模,最多的学校学生总数5000多人。从客观上讲,现有的编制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增长。
对于学校教职工缺编问题,市编办将立即安排人员深入到城区各中小学重新核实教师编制情况,优先落实有空编单位而人员未纳编的问题,及时办理调配手续,补充空编。在部门的职能调整过程中,按照“人随事走、编随人走”的原则,采取连人带编划转等措施在本级事业编制总量内适当调整编制,逐步缓解学校缺编问题。实行市区联动,合理利用整个城区(含咸安区)教育资源。目前,咸安区城区学校及乡镇学校尚有一定数量空编,可作统筹调剂,杜绝有空编现象。形成市直学校与温泉学校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此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引进优质的民办教育机构来咸办学,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学校建设资金?
近几年来,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市级投入1.8亿元建设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投入近1亿元改扩建温泉中学和实验小学,咸安区2017年投入1.7亿元(含社会投资7000万元),建设四所新学校(梓山湖北大邦学校今年秋季正式招生;温泉碧桂园学校,明年秋季投入使用;凤凰小学和青龙山小学均在建)。但总体来看,市城区学位仍然不足,学校少,硬件投入不够,还需新建学校。
市财政部门建议对新建城区学校资金予以保障,尽快出台咸宁市楼盘开发必须配套建学校的办法,在城区开发、旧城改造中,规划先行,严格按照国家住建部相关规定需配套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部门要切实保障教育用地不挪作他用,做到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议市政府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扶持,也可纳入招商范围,吸收社会资本投资教育,补充我市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由于学校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咸安区加大了资金筹措力度。2017-2018年,咸安区每年争取中央和省“全面改薄”资金约2500万元,用于全区学校项目建设。区财政积极安排“地方债券”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并将区级“两费一金”全额用于学校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过程中,充分利用教育闲置校舍,既能节约投资费用,又能减少社会矛盾。小区建设过程中,在政策上鼓励支持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采用“民建公办”的形式无偿移交政府办学;适当引进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学校。
如何打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持久战?
近几年,教育部门联合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次对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过联合整治,当时效果明显,但过不了多久,又出现明显反弹。
对此,市城管部门将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周边设立流动摊贩临时安置点,强化管理。根据早、中、晚三个时段对校园周边加大巡查管控力度,实行定时、定岗、定人。做到道路清扫保洁人员无空缺、时间无空挡、工作无空隙。严禁车辆乱停乱靠,坚决杜绝校园周边施工产生噪音和扬尘污染,依法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撒漏行为。对未经审批擅自设置或破旧、损坏的广告牌匾、店招逐一进行清理。对校园周边路面、人行道破损进行整修维护,对井盖缺失、破损及时维修更换,对管道堵塞、溢水问题进行疏通处理。
对于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市公安局将大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校车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建立学校师生集中外出包车登记备案制度,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对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环境,逐一排查并规范设置交通设施。对交通复杂,易堵、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要增派警力,加强疏导和管控力度。主动规范设置“护学岗”,在上、放学高峰期指派民警执勤,保护学生安全过马路。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小饭桌监管问题。建议出台《小饭桌监督管理办法》,强化学校对老师开办小饭桌的监管,控制就餐学生数量,严把食品安全关。曝光卫生设施差、安全意识差的小饭桌,引导社会办理具有一定规模的规范化托管中心,将周边不规范的小饭桌逐步淘汰。
如何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的迅速崛起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民办教育却一直被一些问题所困扰。
以市城区为例,市城区民办学校主要集中在非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民办学校只有乾元学校和北大邦实验学校,且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够。
对于发展民办教育,市教育局提出了四项措施。建议市政府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建议市政府根据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共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及税收优惠等方式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支持。建议市、区政府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制度,明确补贴的项目、对象、标准、用途。市、区政府可按照国家关于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支持成立相应的基金会,组织开展各类有利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动。民办学校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公办学校同等政策,按划拨等方式供给土地;营利性民办学校按国家相应的政策供给土地。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权利。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民办学校学生在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
香城都市报记者:镇强 通讯员:方兆淼
来源:咸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