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宁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解放思想 担当作为 全力推进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8月17日,中国共产党咸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温泉举行。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咸宁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全力推进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湖北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做好新时代咸宁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我们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改革发展“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的重要要求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大关系”,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辩证法”,全面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战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全力推进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

一、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

1.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传销、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等行为,重点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金融风险和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做好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养老保险支付等方面的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现行标准,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按照既定目标,确保存量10.6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强化对插花贫困地区和非贫困村的指导和帮扶,确保全域脱贫。以产业扶贫为根本,引导支持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贫困户产业收入比重。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统筹推进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到户到人帮扶政策。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能、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建立督查巡查长效机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摆在首位,集中力量打好十大标志性战役,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突出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搬改”工作,全力推进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专项整治。启动长江干流岸线绿化行动,推进沿江生态复绿、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等工作,加强幕阜山区生态修复与保护,统筹推进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打造美丽绿色生态廊道。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好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加快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屏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抓好空气扬尘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控、非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扎实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善和落实绿色发展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环保督察、环境司法责任等制度机制,深入实施河湖库长制。坚持从娃娃抓起,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二、坚定不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4.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积极拓展“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的发展路径,深入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鼓励支持企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升级冶金建材、机电制造、森工造纸、纺织服装、电力能源、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深入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探索“标准地”出让制度,执行差别化供地政策,优先保障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设用地,严禁向落后过剩产能项目供地,为新动能培育腾出充足空间。

5.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坚决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统筹推进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健康等五大千亿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绿色新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扎实推进梓山湖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贺胜金融小镇、咸宁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不断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和推进“一座城”“一瓶水”“一部车”“一条路”“一机场”等“五个一”工程,加快打造长江流域公园城市、世界级饮料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铁、公、空、水全域大交通体系。

6.全力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兴企”活动,实施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工程、生态质量和政府工作质量水平,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质量强市。大力实施市域品牌建设工程,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品牌,积极争创全国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广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发布制度,完善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按照“统一平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营销”的要求,着力打造赤壁青砖茶、嘉鱼莲藕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区域性的茶叶、机电、食品、制罐等检验检测中心落户咸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城市特色质量文化,大力普及质量知识,形成质量共治格局。

7.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2条”,加快培育更多新型市场主体,扶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构建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发展格局。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国内外龙头企业、行业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等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不断做大经济发展底盘。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民生领域项目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落实好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25条”,学习借鉴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健全直通车服务民营企业制度,构建“亲”“清”交融、“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强财税金融扶持,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能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8.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谋划确定县域发展主导产业,制定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赶超的县域发展新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提升县域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坚持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咸安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机电、现代森工、电子信息产业,支持嘉鱼县重点发展冶金科技、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现代纺织产业,支持赤壁市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应急装备、食品医药、电力循环、电子信息产业,支持通城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中医药健康、涂附磨具、新材料产业,支持崇阳县重点发展机械电子、医药卫材纺织、食品加工、高新矾产业,支持通山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科技、机械制造产业。

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9.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落实好党政机构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纵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综合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低效企业转型转产,全面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抓好“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商事制度、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乡镇财政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扎实抓好民兵军事训练改革试点,坚决完成好中央、省交付的改革试点任务,谋划和推进一批具有咸宁特色的改革项目。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深化投融资模式改革,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全力支持企业上市。

10.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大力发展友好城市关系,积极参与国际茶业推介会,持续办好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打响万里茶道源头城市品牌。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支持和推动企业走出去,培育壮大一批外贸企业,提升经济外向度。对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加快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扩大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合作,加快推进咸宁港区、沿江铁路建设。支持赤壁、崇阳、通山与毗邻地区在基础设施、市场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支持通城建设内陆地区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以规划同编、交通同网、产业同兴、生态同建为重点,加快推动武咸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11.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智能机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力争到2020年,咸宁高新区跻身全国百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达到600亿元,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让企业在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我选湖北、志在咸宁”计划,吸引更多大学生来咸实习实训、就业创业,重点制定出台企业人才支持计划、“咸宁工匠”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新政,完善提高“招硕引博”政策待遇,降低人才流失率,支持咸宁高新区设立人才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柔性引才”和“海外引才”模式,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

四、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2.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依山、拥湖、面江、同城”的规划理念,坚持“一公三生”发展要求,突出共建共享,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制定实施城乡总体规划、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加快“五城同创”,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制定实施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一城十区二十景”建设,加快构建以咸宁宜居主城、横沟科学城、梓山湖大健康城、官埠生态新区、凤凰新区为核心的新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推进五彩咸宁建设,推动城市园林景观从传统绿化向花化、香化、彩化、亮化升级,增强城市魅力。加快推进城市街心小公园、小游园、小球场、微绿地建设,重点打造以河湖公园带、森林公园、综合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为重点的“十大公园建设工程”,建设开放型、可达性、亲民性的公园体系。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城市下水道系统蓄水、净水、排水功能,切实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加大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力度,加强和规范城市小区物业管理,开展“城市双修”,做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深入推进“一五一十”工程和“红色宣传工程”,大力开展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双提升”活动,塑造新时代咸宁城市精神。

1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三年全覆盖计划,重点建设环斧头湖、环幕阜山和长江沿线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打造具有鄂南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以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为契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做大做强茶叶、油茶、楠竹三大百亿产业,支持建设杨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落实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大力实施“三乡工程” ,到2020年推动5万市民下乡,吸引5000能人回乡,引进500个企业兴乡。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农村建房规划管控,加强鄂南民居建筑推广运用,深入开展农村广告标语、废旧房屋、房屋立面、村湾出入口、存量垃圾、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六大专项行动”,到2020年全市建成美丽示范乡村100余个,以点带面,带动共同发展。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两堂”管理,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宗教组织、活动、场所,引导宗族祠堂转化为“农村文化礼堂”“村居公益服务中心”。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注重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留住地方文化特色。

五、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14.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统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统筹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师资配置,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化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协调发展,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围绕“双一流”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高计划”,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确保按时完成新的三年棚户区改造攻坚任务。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办事难、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如厕难等问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平安咸宁、法治咸宁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禁赌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作风建设

15.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办好办实“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咸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咸宁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凝神聚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深化完善支部主题党日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党管武装,不断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6.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四个一线”导向、实干实事实绩导向,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加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八大本领”,做到“五个过硬”,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完善和实施容错纠错机制、记功奖励办法,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开展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形成有为者有位、不为者挪位、乱为者丢位的干事创业氛围。

17.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向“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斗争,坚决反对和纠治党员干部中的“闲适文化”。深入开展全媒体问政,进一步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着力解决考核检查过多过滥问题,坚决纠正过度强调留痕的“痕迹主义”,大力整治“新衙门作风”。牢牢抓住思想解放这个“总开关”,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破立并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切实把思想解放变成行动解放、变成创新实践。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活动,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持续开展“党代表联系日”活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深化“三抓一优”,着力营造拼搏赶超、加快发展的强大气场。坚持以项目化、工程化、系统化方式谋划和推进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讲求工作实效,抓好工作落实。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鼓足劲,扎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