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财政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咸宁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以绿色财政为支撑,打出“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组合拳。

一是舍黑取绿。

协同绿色崛起发展规划,出资20亿元(首期10亿元)作为引导基金,推出香城产业基金,构建“1+N”体系,最终形成150亿元的总规模,推进“四新”经济发展,目前已与40余家基金公司对接洽谈、达成基金投资意向153.2亿元。

明确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饮料等7大产业为重点绿色新产业,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亿元的融资担保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关停高能耗、高污染,拒绝电镀、化工等涉重污染项目立项开工,涉及投资额达数十亿元。

二是护绿增绿。

市级设立楠竹、茶叶、油茶各1亿元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壮大“三大百亿”产业,青砖茶加工占全省80%份额、全国三分之一强。全市投入5亿多元支持加快打造农产品加工千亿支柱产业及蔬菜、畜禽、水果等特色优势农业。

目前,逐渐形成了以楠竹、茶叶、油茶为主,农副食品加工、麻棉纱加工、家具制造、中成药生产等10多个系列2000多个产品辅助支撑的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体系。

三是去灰调绿。

投入资金8450万元,全力支持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创建、大气污染防治“三禁三治”活动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及“净土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

发挥政府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将环保及节能产品列入市级集中采购目录,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比例。

在垃圾、污水和污泥处理方面引入PPP模式,总投资10.23亿元的市环卫市场化PPP项目、高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时入选湖北省第一批和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

四是守绿培绿。

安排资金2.25亿元,支持开展“绿满鄂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建立农村环保站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1+N”模式,统筹财政资金2亿元,完成长江沿线17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2015年长江主干段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达标率100%。

投资2.75亿元加快推进长江重要支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治理河长108.8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