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因地制宜 硬产业推动“真扶贫”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程浩志)地处幕阜山北麓的通城县有42个重点贫困村,去年精准识别贫困户18540户、53562人。为确保贫困村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通城县因地制宜,坚持做好油茶、生猪、贡菊等产业,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整合土地资源 建设油茶产业基地

通城县马港镇程坳村地处湘鄂边陲,是一个集山区、老区的重点贫困村。全村480户1985人,精准识别贫困户103户284人。近些年,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加之村里传统种养业小而散,土地产出效益低,导致大部分土地闲置,为实现2018年整体脱贫的目标,自去年开始,村里整合土地资源,建设精准扶贫油茶产业基地。贫困户们或以土地入股、或在基地上开办养殖园等方式参与其中,以此获得固定收入。

今年53岁的毛建楼,是程坳村7组村民,妻子早年因精神疾病离家出走,自己与8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因自己患有多种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个月靠政府的低保过日子。在精准扶贫油茶基地中,他个人有28亩山地入股其中,平常还能在基地里帮忙锄草、施肥,赚取一部分劳务收入。“油茶收获了以后,每年可以分给我2万块钱。”毛建楼告诉记者。

村委会主任童建波介绍,该村借助独有的地理优势对外招商,目前已经开发了3000多亩油茶基地,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形式经营,带领着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干部下乡送技术 村民们干起了生猪养殖

对于居住在平畈地区的贫困户来说,名下没有山地,油茶发展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群体,通城县为他们谋求了另外一条产业脱贫之路——生猪养殖。

五里镇尖山村村民徐小平家中就她和老伴两人,家中既无山地也无水田,平常的收入全依赖散养几十只鸡、几头猪获得。去年下半年,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和畜牧局给她家送来了两头母猪、饲料和技术支持,为她家搭建起了脱贫致富之路。徐小平说:“按照目前的行情,两头母猪能生四十头小猪,按照现在的价格,可以赚得一万五六千块钱的纯收入。”

▲扶贫工作队为徐小平家送饲料、讲解养殖技术

据了解,从去年至今,通城县畜牧局已向全县400余户平畈贫困户送去了小猪仔,为100余户高山贫困户送去了牛羊等家畜,并全程提供各类技术指导,确保贫困户养得起、养得活、能赚钱。

发展第三产业 建设菊花特色养殖基地 

产业扶贫中,传统产业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特色产业则充当着突击队的角色。在通城县大坪乡来苏村,200余亩贡菊争妍怒放,不仅为当地的一大景观,还成为群众眼中带领致富的“花中君子”。

▲吴菊田和村民一起采收菊花

村民吴菊田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今年已经74岁了,老伴双目失明,家中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今年年初,她就在菊花基地务工,翻田、插花、施肥、锄草,今年的纯劳务收入已经接近8000元钱了。

由于贡菊基地是头一年在村里发展,贫困户们因尚不了解它的市场前景而不敢轻易入股,为了打消他们这一顾虑,村里与基地负责人协商,要求基地上的所有劳力优先考虑村里的贫困户。

截止至目前,通城县共整合梳理出油茶、生猪、畜牧水产、农村电商等扶贫产业项目8大类共1280个,覆盖全部贫困村和贫困户;成立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确保优惠政策落地;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近18亿,配套推动扶贫工作,实现5万多通城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