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咸宁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我们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蒋俊华)近期,全国好几个省市出现新冠肺炎散发病例,很多市民朋友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正常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当前,疫情处在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纾解压力?有了心理问题,又该怎样应对?

▲点击听音频

20日,《健康咸宁》节目连线咸宁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咸宁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朱安林老师,请他解答市民疑问。

01.怎样提高心理免疫力?

⑴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并主动遵守,为抗击疫情出力。

⑵掌握新冠肺炎大众预防基本知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⑶规律生活,丰富自己,不浪费时间。

⑷合理饮食,避免久坐,控制体重。

02.近期疫情信息变多了,看后造成过度焦虑怎么办?

⑴有规律关注新闻发布会,不信小道消息。

⑵睡前一小时尽量不看手机。

⑶除疫情消息外,逐步恢复对原有媒体节目的关注。

03.面对各种渠道而来的疫情信息,如何合理关注信息“点”?

⑴对理解有难度的信息和名词,可以抱着学习的态度关注相关专业人士的解释,理解仍有困难的则不建议继续关注。

⑵尽量关注与自身防护或复工复产有关的信息。

04.心理紧张影响睡眠怎么办?

⑴避免熬夜,适度锻炼,保证身心稳定。

⑵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顺练等方式,降低身心焦虑水平。

⑶睡前不要过分关注疫情相关信息,以免响睡眠质量。

⑷睡前热水洗脚。按摩涌泉穴、大陵穴、神门穴和安眠穴,可改善睡眠。

05.“不出门、不聚餐、不拜年”长时间宅家,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焦虑、抑郁怎么办?

⑴人生本来无定事,正好借机反思自己的人生计划,拾遗补阙,主动学习。

⑵及时调整原有计划,避免固执己见和后悔遗憾。

⑶主动寻求帮助,准备顺应自然,做出改变。

06.家人确诊新冠肺炎,自己隔离在家里,心理崩溃了怎么办?

⑴与住院的家人保持联系,传递彼此的关心。

⑵拨打心理服务热线,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⑶加入当地社工组织的网络平台,获得需要的帮助信息。

07.如何对儿童进行心理防护?

⑴保持镇静,避免自己的焦虑担心等情绪传递给孩子。

⑵保持沟通,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或方式解释生活中发生的变化。

⑶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儿理解强身健体以及医务人员贡献的意义。

⑷促进儿童养成更多的卫生习惯,以终生受益。

⑸不要让儿童看过多的疫情相关信息。观看时要有家长陪同。

08.如何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防护?

⑴老年人的亲人及照料者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解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与防控情况,避免造成恐惧。

⑵保持以往的作息规律,防止白天睡眠过久导致夜晚失眠、焦虑。

⑶因疫情控制原因老年人原有的外出活动可能受限,陪伴时要尽量鼓励用其他替代方法多在家中进行活动。

09.密切接触者如何调适心理状态?

⑴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配合居家观察。

⑵不过度自我怀疑或捕风捉影,如发现体不适,并达到权威部门建议的就诊标准,做好防护并到医院就诊。

⑶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⑷与家人或朋友电话沟通或通过网络在线交流,舒缓紧张等负面情绪。

⑸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道听途说。



嘉宾介绍

朱安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北省心理学会会员,咸宁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客座咨询师,咸宁市社会领域心理测评专家库成员。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