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⑱“接生婆”夏师傅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章浩文 张玲 邹治瑛 通山台记者 明洁)老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但在通山石门村,脱贫户夏雄伟家的致富路却是靠一根电线拉出来的。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2月8日,记者来到夏雄伟家一探究竟。

夏雄伟的家位于通山石门村九组的一处山坳里。当天,我们从温泉出发,一个小时后到了他的家。夏雄伟的妻子正在做家务。“他还在猪场,一时半会回不了家。”“都快过年了,还在猪场忙活?”“家里黑猪今早生了一窝猪娃娃,全家都忙着呢!年货都没时间去办。”夏雄伟的妻子嘟囔着,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城里生活的我们还真没见过刚出生的小猪崽,都觉得很稀奇——“走,去猪场看看。”

从他家出来,走过一段泥泞的山路来到一处山窝,他家的小猪场就在这里。推开养猪场的大门,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正在猪圈给刚下崽的母猪铺干草,母猪旁的一个小棚子里,透着灯光。“老夏,记者们来看你家刚下的猪崽儿。”随行的市委办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罗会凯跟夏雄伟打起了招呼。“真好运!我们一来就看到了猪崽儿出生。”我们也附和着跟他打趣。

夏雄伟腼腆地笑着说:“不好意思,没时间招呼你们,这猪仔刚生,母猪猪仔都离不开人。”

“这个小房子是干啥的?”

“这是个温室,小猪出生后放进去,温度是恒温的,就不会冻着。”

记者观察到每个猪圈里都有个这样的“温室”,用手探了探里面还是暖和的。母猪从凌晨四点开始生产,一口气生了十二只小猪,正在旁边呼哧呼哧的喘着气。十几只小猪粉粉嫩嫩,哼哼唧唧地找奶喝。

“母猪辛苦,我们一家也辛苦”。夏雄伟说,从前几天开始,自己和老婆就轮班到猪场值守。当天凌晨四点,值夜班的老婆打电话来说母猪开始生了,自己就急匆匆赶过来了,早饭都没吃。

嘿嘿,早上母猪刚生完,生了12只小猪哩,累坏了!”夏师傅一边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小猪仔,一边跟我们交谈起来。

交谈中,我们得知——41岁的脱贫户夏雄伟自身患有甲亢,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妻子患有肺结核,同时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事已高的母亲需要照顾,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市委办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夏雄伟申请了无息贷款,搭起了猪舍,干起了黑山猪养殖业,成了一个猪倌儿。然而前几年,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原本稳当的养猪行业,风险相对提高了。2020年开春,猪仔的市场价甚至涨到了2000元一只。夏雄伟一度萌生了放弃养猪业的念头。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夏雄伟突然想到——既然小猪可以卖到这么高的价,自己何不如也养母猪生崽?“当时我就想,要不自己养母猪生猪仔?一来可以自己养,二来多的还可以卖。双保险”。

夏雄伟想着从肉猪养殖转产为母猪养殖,可是由于山里冬天风大、气温低,要有供暖的措施来保障小猪崽能顺利过冬,要做“保温棚”那就得有条专门的线路供电。自己的养猪厂场在山窝窝里,不可能为这个养猪场专门拉一条线路供电吧?这事儿就这么搁置了。

去年疫情后复工复产阶段,市委常务副秘书长孙新淼到养猪场看他,发现往年都养100多头黑猪的猪圈,如今空空如也,很是疑惑。夏雄伟这时无奈说道,因为山窝里没有电,冬天太冷了,小猪仔生下来也过不了冬,索性年底就把母猪都卖了。孙秘书长听了这话很着急,立即联系了市供电部门。市供电公司了解情况后,立马拿迁电线的方案,这时发现普通的供电还供不起养猪场,费用预算也从8万提高到12万多,但最后还是克服资金困难,一通过环评报告施工队就开始施工,很快这条“专线”就直接接到了夏雄伟的养猪场。

电线接到了猪舍门口,夏雄伟盖起了小猪“保温棚”,引起了好几个品种的母猪。他一边养殖肉猪,一边学习着母猪配种和接生技术。对于刚刚出生的这窝小猪,夏师傅很是上心——这是精心培育后生产的第一窝小猪。也标志着夏师傅的转产初步获得成功。走出猪场,记者看到了这条专线。从村里一路拉到了养猪场门口。就是这一根细小的电线,成就了脱贫户夏雄伟的产业发展梦,让他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也让他对未来的路更加信心百倍。“今年肯定比2020年要好,就凭母猪下那么多小猪仔,我即使不卖自己养,也会很好。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