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叠加!双垅村1.38万亩竹子有了出路

云上咸宁报道(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孙世芳 杨天慧)春风十里竹叶香,产业叠加生产忙。3月16日,春雨如丝,在大幕乡双垅村委会边的大黄公路旁,五六个村民正在忙着往一台红色加长的东风装凤尾帚。

“这车扫帚共8000把,每把3.5元,卖往甘肃兰州。"大幕乡陈鹏根竹扫帚厂老板张美英笑说,把满山竹枝和闲赋劳动力利用起来。

扫帚厂每天有7人在此扎帚,因投入低,无技术含量,一天累计可扎400把,每把付人工1.5元。

“老了,家门口挣点生活费。"60岁村民陈福生笑道,带孙子又扎帚,一天可挣点生活费100元。村妇陈新英手脚麻利,还兼做村保洁员,一日也可扎帚50多把,连 80岁老人一天可挣扎帚工资70元,40岁妇女挣120元是常事。

行走村子里,扫帚厂随处可见,成为竹产业发展的生动掠影。该村利用丰富的楠竹资源,把满山竹枝和闲赋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共有扫帚加工17家,因不限年龄,无需技术,拿把刀,钳子,铁丝就可上手,在家门口参与就业的累计有200多人。

沿着刷黑的乡村公路前行3公里,风吹竹浪中,双垅楠竹系列加工厂跃然眼前。

紧挨着路边的是2018年投产动竹拉丝厂,产值900万元,年缴村租金10.5万元;左上方是投入320万元(其中省武警总队帮扶150万,区扶贫资金100万,村筹集70万)正在建设的2100平米的竹筷厂,宿舍区已建设完成,生产车间已建成雏形,年消耗竹1万吨,每年可缴村租金16万元。今年6月份投产后,将带动10个村民务工,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

走过机声隆隆的竹拉丝厂,来到毗邻新建的双垅机制竹炭厂边,只见一辆后八轮大货车正拉着满满的竹粉在厂门口前的地磅上过称。

据了解,竹炭厂投入550万元建成的72个窑炉,2020年9月投产,年产值800万每年给村交租金24万元,可带动10个贫困人口。专门消耗废竹打成粉及生产中产生的竹粉等,竹粉还需经过半月发酵后加工,这样挤压成炭棒就紧实,炭棒从进炉到出炉工艺也得21天,一般制炭仅需3天。

“这样生产出的碳棒无烟,无味,且燃烧时间长,非常受消费者喜欢。"双垅村支部书记朱万泽笑道,不仅本厂废竹废料有了出路,方圆百里几个乡镇的竹厂废料也可利用吃干榨尽,且销路不愁,横沟的草莓大棚在这里年订10余吨竹炭,附近各县市烧烤门店等订单不断,供不应求。

如今,循环竹产业链为双垅村1.38万亩竹林打开了出路。不仅提高了竹子附加值,每根竹子村民至少多收获5元,村集体收入从没有到每年可收50多万元。不仅建成了村文化广场,美化了村湾,硬化了通组道路,改善了人居环境,对孤寡老人补助也提高不少。

“将进一步提高竹产业产量质量,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到竹产业中来,齐心聚力向乡村振兴迈进。"说到今后打算,朱万泽信心满满。

(见习编辑 杨紫妮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