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班长”奋斗脱贫记

云上咸宁报道(嘉鱼台记者 张升明 雷平 通讯员 张海丽)4月19日一大早,65岁李茂鉴端着一脸盆饲料,来到门前树林喂鸡。他喂了15笼鸡,有1000多只,每年养鸡的收入有8万元左右。

李茂鉴1975年入伍,5年的军旅生涯,随部队转战祖国各地。因为表现优秀,1979年,他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0年1月,他退伍后回到了家乡嘉鱼县高铁岭镇,在乡镇企业工作6年后,企业改制,他回到家里,开始农耕生活。

虽然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但李茂鉴丝毫没有畏缩。“我当时就跟着人家学习,怎么耕田,怎么泡种,什么时候种什么作物。”李茂鉴说,一步一步地,他的庄稼并不比别人家的差。在种田的同时,他还发挥自己在乡镇企业的时候,学到的农机知识,开始琢磨机械化种植,第一个在村里买回来翻耕机,并承包了60亩稻田。后来又在村里率先开始引进湘莲,带领村民向多元化农业种植迈进。

就在李茂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儿子的一场大病,让他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所有的积蓄都掏空,虽然救回来儿子的命,但丧失了劳动能力。

“李班长就是这样,有一股子军人的拼搏精神,不服输,也不怕苦,艰苦奋斗是本色。”同样是军人出身的九龙村支书刘克海,一直称李茂鉴是老班长,对他的拼搏精神由衷赞赏。

2015年,李茂鉴评上贫困户。为了帮助他走出贫困,扶贫组询问他的打算。李茂鉴说,自己看到“135养鸡”模式很好,自己门前就是山林,条件具备,只是没资金。

只要你想干,肯干,我们就帮你干。扶贫组二话没说,给他争取到一笔资金。第一年,他怕自己技术不过关,只养了2个笼子,150只鸡。通过一年的摸索,加上养鸡合作社的技术指导,李茂鉴有了信心。第二年,他一下子增加到15笼,达1000多只。

不仅养鸡,在李茂鉴的申请下,扶贫组还帮他买回来联合收割机,给村民收割稻谷。同时,李茂鉴又承包村里其他村民的闲置地块,种上红薯。一年下来,他家的收入达10多万元。

“这么些年,李茂鉴在日子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找镇上、村里要求解决问题,他总是一个人埋头苦干,巧干,自己的日子虽然过得朴素,但他奋斗的决心却没有一丝懈怠。”高铁岭镇分管精准扶贫工作的镇宣传统战委员吴世忠说,他的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勇气,一股肯奋斗的精神。

日子宽裕了的李茂鉴,依然朴素,每天还是大清早就起来,田里山上,忙过不停。他说:“人活得就是一股精气神。日子再宽裕,但艰苦奋斗的军人本色,不能丢。”

(见习编辑 杨紫妮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