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 打造生态赤壁

云上咸宁报道(赤壁台记者 王万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安全,近年来,赤壁市逐步限制和关闭小矿山,并开始着手对矿山进行复绿工作,矿山复绿,成为打造“生态赤壁”的重要内容。

科学开采不“搬山”、矿区复垦披“绿衣”。近年来,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华新在矿石开采过程中采用最新逐孔微差爆破作业,把炮震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外,尽量减少对山体、植被的破坏,对剥离的矿石进行合理搭配使用,基本做到了零排弃,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采用国际先进的矿山复垦技术,通过草、灌、乔立体栽植模式逐步恢复老矿区植被,还青山绿水以本来的颜色。

从2015年开始,以生产建筑和钢辅石料为主的金家山矿业有限公司就开始了矿山复绿工作,到目前,复绿面积已达40多亩。今年,公司的复绿植树正按计划有序开展,预计到2020年,全面完成矿山复垦。

如果说华新水泥、金家山矿业的矿山复绿工作是进行时,赤壁市赵李桥镇柳林村的老矿山复绿则是完成时。在柳林村,有一座有着27年历史的老矿山,由于开采工艺落后,矿场2014年被政策性关闭。2015年,该村结合矿区周边有机生态农业建设,对矿山进行旅游、健身、休闲开发,填整废弃矿渣,种植了映山红、紫薇、桂花、香樟。现在矿山已经面目全非,原本岩石裸露、寸草不生的山体不仅重新焕发绿色生机,而且村民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2016年,柳林村成功申报国家绿色旅游乡村。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粗犷经营的矿山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加速转变矿业发展方向,打造集约、高效、清洁环保的绿色矿山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今年以来,赤壁市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具备林业生产条件的矿区进行恢复治理,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