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绿色崛起我争先

1800多年前,震古烁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在长江燃起烽火;1800多年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赤壁又在“绿色战场”驰骋纵横。

今天,驱车行驶在赤壁大地,碧湖串珠、青山葱茏、山水相依、林城相融。

在咸宁市县域经济中率先领跑,过去五年,赤壁围绕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驱动城市发展列车风驰向前。

m_20170627xxhbrba1213c_11.jpg

五年奋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明显提速,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14.6∶49.4∶36.0调整优化至13.09∶44.30∶42.61;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和落后企业,钢铁去产能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四个基地”建设成效明显,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荣获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市。服务业发展迅猛,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五年奋斗,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提档升级。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开展,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市。司法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金融创新亮点频现,一批企业挂牌上市,城投债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力度加大,连续九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

五年奋斗,开放合作取得突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茶为媒,与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和城市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成功举办2015国际茶业大会、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连续四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等各类重大活动,赤壁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命名为“万里茶道源头”,羊楼洞被授名“世界茶业第一古镇”。支持赤壁“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建设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建设万里茶道源头城市纳入省“十三五”规划。

五年奋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规划更加健全,“多规合一”加快推进,“1345”城镇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推进产城融合,生态新城与中伙产业园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品位明显提升,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柳山湖四化协调发展试点取得实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经验全省推广。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武深高速赤壁段建成,107国道陆水二桥重建通车,陆水河航电枢纽工程一期并网发电,通用机场项目正式签约,赤壁长江公路大桥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市域外环内网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五年奋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强化污染物减排,完成预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荣获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优秀县市。建成城区空气和陆水河水质自动监测站,陆水湖、西凉湖、皤河、黄盖湖等水系水质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绿满赤壁”行动成效明显,荣获省级森林城市。启动50个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1+3+10”工程,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

五年奋斗,民生事业不断进步。全面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省实现分级诊疗,荣获首批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和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荣获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县市和省学前教育发展示范县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荣获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县市和首批全省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县市。

五年奋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健全责任体系,构建落实链条,强化问责追责,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党风政风民风进一步好转。惩防体系不断健全,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和省乡镇(村)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市。打造“五务合一”升级版,荣获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党委,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市。

“四大基地”焊牢产业底盘

 

初夏时节,骄阳似火。走进赤壁高新区,比气温更火热的是大建设的磅礴气势。一条条宽阔马路伸向远方,一片片厂房拔地而起,中国应急产业第一股“华舟应急”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内手机盖板龙头之一的维达力不断追加投资……

县域竞争日趋激烈、交通优势差距缩小、环境约束不断加剧,依靠传统纺织、机械装备起家的赤壁,如何在县域竞争中登上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高速列车?

赤壁市的回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以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市场理念、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四个基地”,努力探索一条赤壁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1.抢占绿色生态产业高地


2013年6月,赤壁市获批组建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这是中商联(中网联)在全国授予的绿色生态领域唯一一块金字招牌。

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赤壁‘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建设”。

将“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建设作为绿色崛起的重要载体,谋划健全示范基地引领、展览交易、质量标准控制、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保障“五大体系”,赤壁全力加速建设全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重要节点城市。

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迅速,该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达到82864.45亩,形成了有机水产、有机蔬菜、有机茶叶、有机水果、有机稻五类示范基地同步发展格局。展览交易体系日趋成熟,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累计签约金额超过400亿元。

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建设加快。国家认监委批复赤壁市为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该市参与组建了“中国有机论坛”“中国有机产业联盟”,成为全国九家常任理事单位之一,完成了质量追溯系统开发。

以“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为抓手,赤壁向绿色、生态、安全、健康发展模式转变,刷新赤壁独特的产业底色。

 

2.筑造应急产业“航母”

 

“华舟的贝雷片订单已占到我公司产值的70%,达到40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湖北九达机械董事长何俊说。

上市公司华舟重工,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赤壁,是亚洲最大、中国唯一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应急交通工程装备企业,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2014年,国家出台政策加快应急安全产业发展。赤壁市敏锐捕捉产业信息,突出发展应急和消防装备制造业,打造支点产业。该市一方面鼓励华舟重工加大投资抢占国内国际的应急车辆、桥梁市场,拓展家庭逃生产品市场,开发逃生面罩、特种锤等产品;另一方面,该市当起“红娘”,组建以华舟重工为核心企业的产业联盟。

如今,像九达机械一样,蒲圻起重机械、盛华机械等20余家赤壁本土企业投奔华舟而来,配套生产贝雷片及构件等70多个品种的产品。联盟只是第一步,目前该市正在申报以“三园一城”为支撑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即建设应急交通工程装备与应急服务产业园、消防处置救援装备与应急服务产业园、洪涝灾害救援装备与应急服务产业园、建设国际灾害体验城。

目前,该市应急产业园区一期已入驻企业16家,截至去年底该市应急产业产值已达到50亿元。

 

3.跻身全国物流节点城市

 

在赤壁市大润发华中区物流中心,每天成批的货车从这里驶往中西部数省。“三分钟不到就上京港澳高速,太方便了。”货车司机李师傅说。

中国零售超市销售冠军的大润发,在考察了多个城市后,将华中地区最大仓储基地定址赤壁。从赤壁辐射湖南、河南、重庆等多个省市,年交易额近40亿元。

 翻看赤壁地图,万里长江倚城而过,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多条快速通道穿城而过,成为连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桥头堡。

做足交通文章,赤壁以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物流中心、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着力点,构建以水陆物流配送、贸易信息发布、展示交易、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物流体系。

康华智慧物流园是我省“十二五”交通物流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成后有效打通该市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城市工业品下乡,农村农副产品进城。如今在该物流园,每天早上15辆货车将园区内各家快递公司的货物装上车,送往农村田头。通过项目撬动市场,该市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已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物流成本降低20%。

注重“互联网+”发展,以“绿购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发展迅速,该市电商企业超过400家,电商综合指数全省排名上升至第四位。

目前,该市物流园在建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赤壁长江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长江两岸经济交往和文化旅游发展。

 

4.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赤壁,山水灵秀,文化灿烂。应势而谋,该市提出建设华中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旅游政策纷纷出台,搭建度假基地的政策骨架。“十二五”期间,赤壁市连续五年游客满意度稳居全省前5强;荣获全省“旅游厕所革命、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突出贡献单位”称号;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十二五”期间,2427万名游客到此观光度假,旅游总收入突破130亿元。

旅游,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因子,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落地开花,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新老线路双线并营,五龙山温泉度假区建成营业;华美达广场酒店、羊楼洞明清古街、万亩茶园自行车慢行公园精彩亮相;万达文旅、卓尔文旅纷纷签约赤壁。目前,赤壁市A级景区达到12家以上,名列全省县级市前列。

旅游,让城市变景区,让乡村变景点,赤壁市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园林城市等多城同创及旅游名镇、名村、农家乐三级联创。一系列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涉旅乡村休闲点达到300家以上。

旅游产业浩荡东风扑面而至。面对“全城是景”的全域旅游发展美好愿景,“十三五”期间,赤壁将挥动如椽大笔,绘就“一心、两极、三景、四区”旅游全新蓝图,加快推进旅游全域融合,促使旅游公共服务全域推进,实施旅游品牌全域塑造,实现旅游管理全域达标。

以茶为媒 串连“一带一路”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亮相米兰世博会

近日,在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青砖茶,准备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该公司董事长刘建军介绍,今年海外订单已签订10余笔,为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公司还计划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设茶叶精深加工厂。

赤壁茶文化底蕴深厚。1843年,世界上第一块青砖茶在古镇羊楼洞问世,经过71道工序制作出来的青砖茶香气纯正、风味独特。该市以茶为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打造百亿产业、挖掘千年茶史、复兴万里茶道、造福亿万民众。2015年,赤壁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命名为“万里茶道源头”。

近年来,该市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后与万里茶道经济带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合作。仅今年,就有马来西亚副总理助理、马来西亚纳闽市中华商会、苏里南共和国主流媒体代表团、苏里南侨领、苏里南浙江同乡会等频频来访,感受万里茶道源头的独特魅力。

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局局长李新华介绍,为提升砖茶品质,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赤壁市严格控制茶叶原料来源,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有茶园面积15.8万亩,其中8万亩达到国际化标准要求。

该市还不断推动企业扩大产能,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目前,赤壁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5家,茶产业链产值达到32亿元。

高新龙头 引领产业转型

△华舟重工开足马力生产应急装备产品

在维达力实业(赤壁)有限公司内,生产线上机器飞转。工人们将一张张面积如房间大门、薄如蝉翼的玻璃小心翼翼地放入切割机,经过切割、雕刻、抛光、丝印……每天5万余片手机玻璃盖板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大手机制造厂。

赤壁高新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像维达力这样的高新技术项目在当地不断涌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仅有一根独苗,如今全市已有23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

赤壁是鄂南老工业基地,但工业多年来集中于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传统产业,难以壮大。

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该市提出,改造存量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增量企业,彻底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

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赤壁一家老企业,原来一直生产舟桥、应急桥。2008年汶川大地震,华舟重工的应急桥打通多处抢险救灾通道,一战而名。企业投巨资进行科研攻关,转向生产高科技应急交通装备。

美国大跨度快速桥48米,架设90分钟。华舟的快速桥长51米,架设时间还少了20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华舟重工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登陆深交所,成为我国应急行业第一股。在华舟带领下,赤壁聚集起一批应急行业企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赤壁市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设立科学技术奖项,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高新企业聚集的氛围越来越浓。如今银轮起重、司克嘉耐磨橡胶、金牌电工等企业先后晋级高新企业俱乐部。

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以电力信息、起重机械、应急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截至2016年底,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9%。未来几年,以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引领,电子信息产业、应急产业将分别冲刺百亿元大关。

△2015国际茶业大会、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第三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活动现场

 

工业崛起 刷新产业颜值
 

 

赤壁荆泉山下,昔日的蒲纺针织厂迎来新主人。在该厂旧址上,今年投产的赤壁新纺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卷卷布匹染色定型后从机器中“吐”出,发往欧美。

像这样“腾笼换鸟”盘活困难企业的项目,赤壁今年有9家,做到了老企业、新客商、地方政府三赢。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市场行情变化,赤壁一些企业走到了“停产歇业、举步维艰”的转型路口。针对这种情况,该市适时启动困难企业盘活工程。

通过重资产招商、政府牵线搭桥、化解债务包袱等多种方式,困难企业盘活工程从零起步,越走越顺。近几年,维达力、新纺纺织、中山元其、天湖管业、丽裳制衣等多个项目被引进,并迅速投产见效。

这是赤壁市持续推进工业崛起,加快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工业崛起,打出发展组合拳。2013年至2016年,该市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6家,年均增加近22家;大力推进工业招商引资工程、项目落地开工工程和投产工程,年新签约工程项目41个,新开工项目38个,新投产项目38个,完成了“三个三”目标任务。

强力推进企业挂牌上市,目前该市已有挂牌创业板、新三板、新四板、科技板上市企业24家,仅2016年上市企业就达到17家。
通过工业崛起战略,引进增量、盘活存量,赤壁摸索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特色之路。未来将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应急产业、生物医药、能源环保产业,提升改造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让赤壁经济结构更轻、跑得更快。

 

blob.png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