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围绕“一茶两菜”做文章 力促秋冬农业开发提档升级

云上咸宁报道(通讯员 金志兵)“要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推进今年秋冬农业开发,将秋冬播生产与灾后生产自救结合起来,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力促秋冬农业开发提档升级。”这是在26日召开的咸安区灾后生产自救暨秋冬农业开发动员会上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来,持续的晴热高温干旱灾害和8月份洪涝灾害给该区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今年秋冬农业开发对咸安区来说意义重大。该区将围绕“一茶两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以“秋”补“夏”,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力促秋冬农业开发提档升级。

抓产业发展,做好茶叶品牌升级。该区将积极培育壮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品牌,实施龙头企业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对接,大力发展咸安砖茶“生甡川”“三山川”加工园区的建设,完善茶产业链条,推动全区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力争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着力发展10个茶叶专业村的基地建设,突出打造茶产业“一村一品”亮点工程,重点升级汀泗黄荆塘村、双溪陈祠村、大幕双垅村和金鸡山村4个茶叶村茶产业发展,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进“赏花·品茶”、生态观光旅游等模式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实现产业间相互呼应,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该区还将促进秋冬开发茶园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依靠龙头企业带动茶叶基地的产业扶贫。

抓产业融合,做强油菜经济名片。该区将大力抓好油菜育苗,以公路沿线重点地段万亩油菜育苗片为重点,示范带动全区移栽油菜生产发展,全力完成2.5万亩油菜育苗任务。同时,提档建设百公里油菜观光经济带,重点在马桥、大幕、高桥、双溪、贺胜、汀泗、桂花等乡镇公路沿线,通过育苗移栽和机耕直播方式种满、种足油菜,形成“区有示范片、镇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的全方位示范格局,达到点、线、面完全融合,形成百公里油菜花海。该区今年还要精心打造“五大”油菜产业田园综合体,即马桥镇曾铺村、四门楼村“油菜花海+蓝莓休闲采摘”、大幕乡东源畈“幕阜山系油菜花+野樱花+农家乐”、高桥镇白水畈“油菜花+白水畈萝卜+刘英休闲采摘”、汀泗桥镇黄荆塘“油菜花+万亩茶园+美丽村湾观光+长寿书画生态村”、双溪桥镇双溪畈“双低优质油菜科技攻关+设施蔬菜”等5大田园综合体,实现油菜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该区将抓好油菜生产技术推广,继续推动全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力争全区秋冬播机耕作业面积达到85%,机收面积达到5万亩。

 

抓产业增效,促进“菜篮子”创优提质。该区今年围绕“菜篮子”工程,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建设四大类型蔬菜板块,即以双溪桥镇、奶牛场、汀泗桥镇、官埠桥镇等乡(镇、办、场)为主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对现有设施蔬菜基地提档升级,并力争新建钢架大棚2000亩以上;以向阳湖镇、官埠桥镇、马桥镇、等乡(镇、办、场)为主建设城郊精细菜,提升城郊精细菜产能;以双溪桥镇、高桥镇、大幕乡等乡(镇)为主,建设辣椒、香芹、白萝卜等露地大宗菜基地;以奶牛场、贺胜桥镇、桂花镇、永安街道办事处、官埠桥镇、向阳湖镇等乡(镇、办、场)为主,发展食用菌和水生蔬菜等特色菜。该区还将按照市、区共建的思路,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做好2017年全区新增“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挂牌工作。同时,加强蔬菜品牌创建,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创建认证工作,打造“杨堡辣椒”“白水畈萝卜”等地区性品牌。

据悉,今年全区秋冬播生产规划总面积54万亩,确保要做到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收入,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