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枇杷、砂梨、葡萄……通山水果基地成致富“聚宝盆”

云上咸宁报道(特约记者 陈卫民 通讯员 肖新元)18日,通山县闯王镇样样果业专业合作社砂梨种植基地内,成行成列的果树绿意盎然,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这可是今年培训班上重点强调的技术,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果子的产量,大家一定要掌握要领。”基地负责人舒九样边说边示范。该基地占地面积1380亩,总投资600多万元,采用无公害种植方式,可年产砂梨75万公斤,现已带动3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们依托九宫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水果观光采摘,逐步实现产业融合。”舒九样介绍,目前,主产水果“闯王砂梨”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塑造,多元发展是途径之一。记者现场采访获悉,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基地新上了深加工罐头生产线,既解决了鲜果存储堆放的难题,同时也丰富了产品的种类。

而在通羊镇赤城水果种植基地,秋日农忙的场景同样“上演”。

紧邻幕阜山旅游公路,该基地区位优势明显,现已开发种植了樱桃、桑葚、杨梅等8个水果品种,合计2800余亩,先后有20户贫困户加入种植队伍。

除了发展水果经济,基地还依托便利的交通环境,主动对接当地旅游产业,加快完善农家乐、休闲垂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

望着漫山遍野的果树,老板吴得忠信心满满地说,通山山区的环境和气候十分适合水果种植,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又如火如荼,这将是基地壮大规模的有利契机。

今年以来,该县因地制宜,以水果种植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推广观光采摘、网上销售等经营模式,拓宽果农增收渠道,擦亮水果产业生态品牌。

该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效应,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发展水果特色产业项目,有力促进了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此外,该县不断强化技术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农技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及时解决果农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难题。

目前,通山全县已建成柑橘、枇杷、砂梨、葡萄等规模以上水果种植基地70多个,种植面积达12万亩,可年产各类鲜果1.6万吨,成为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