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改革创新,引领咸宁绿色崛起!

长江之滨,幕阜之北。一座秀美富饶、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湖北咸宁。位居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荣膺“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享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目的地”、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等殊荣。

2015年,咸宁获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以来,巧借旅游改革东风,勇于实践、锐意进取,全市旅游业规模质量及效益实现量质齐升。据统计,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70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均超过20%,进入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取得如此成绩当然离不开各方努力

在旅游改革创新方面,我市一直做的非常出色

而先行区建设也为我市旅游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行区建设成为了党政统筹抓旅游的“行军令”

咸宁市委市政府秉承“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发展理念,对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进行高位谋划、多元推动。

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把“大旅游”产业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产业进行总体布局。咸宁市委、市政府立足“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三大产业,已经把旅游业作为第一大产业战略定位和战略方向。市政府建立旅游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市领导亲自领衔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每月一调度,研究解决旅游改革发展难题。

(《旅游法》实施情况报告会议)

通过开展全市《旅游法》专项检查,梳理旅游改革发展问题,以媒体问政形式倒逼旅游交通市场主体培育等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在全市规划委员会中,通过把旅游部门吸收成为成员单位,使旅游部门在全市项目编制以及实行多规合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规划策划优先表决权。全市上下营造了各方参与推动旅游改革工作的浓烈氛围。

先行区建设铸就了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的“磨刀石”

全市通过优化旅游机构职能配置,探索建立“1+3+N”综合监管机制。市、县“局改委”全部完成,新增人员编制32名,同比增长25%以上。

同步组建了旅游工商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全市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推出旅游金融“一卡通”。

(ppp项目签约现场)

以“股权质押+抵押”方式为三国赤壁古战场旅游景区授信金额达1亿元,以“股权+债权”模式运营黄龙山旅游风景区PPP项目。

先行区建设开启了咸宁旅游项目建设的“动力源”

咸宁依托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先后出台招商引资旅游“绿九条”和旅游招商“新四条”。2017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400亿元,签约旅游项目30个,总投资700亿元,成为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

(131军旅小镇签约)

(梓山湖原乡旅游综合体签约现场)

同时咸宁旅游顺应改革“东南风”,牢牢把握信息化新要求,建立“五位一体”营销体系,2017年微博传播力BIC全国市级旅游局综合排名第一,全国旅游局双微影响力进入50强。

咸宁通过举办系列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主动融入旅游大市场,为旅游营销和咸宁旅游改革增添勃勃生机。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

做好“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

未来我市旅游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进一步强化旅游品牌整体营销

拓宽“全时、全景、全域、全媒体”的营销思维,进一步整合营销渠道,创新旅游宣传手段,构建旅游营销全省大平台,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四季有产品。

咸宁旅游商城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商城上线后则会成为它将成为宣传咸宁又一的窗口。

进一步创新推动旅游发展方式

通过现场会、推进会、观摩会等多形式开展交流,通过邀请市州党委政府领导参与其中,调动地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各地创新旅游发展顶层化设计,使各地在旅游补短板工作中转化为行动自觉,进一步推动旅游工作比学赶超,营造“让政府干变成党委政府主动干”氛围。

进一步密切上下互动联系机制

举办专题的培训班,加强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行业监管、旅游市场培育等旅游业务的培训指导,通过旅游专业人才做专业事,从而构筑起互动发展中的人才高地。着力构建上下互动联系协调机制,实现推动旅游业发展“1+1>2”工作效应。

在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中

一幅幅蓝图渐次铺开

一个个巨变逐一呈现

奋力率先闯新路

开辟了咸宁旅游改革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