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领导干部谈发展》,今天我们栏目为大家请到的是咸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潘华同志。潘局长,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专设一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总号令。作为市文新广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您能否从坚定文化自信方面谈谈对十九大精神的感想?
【看点提示1】紧密结合文化实际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潘华: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文化建设”,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专设一章,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特别是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感觉到,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因为如此,全市文新广系统的同志深刻感受到:鼓舞前所未有,责任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咸宁文化事业上台阶,文化工作上水平,是摆在全市文新广系统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
要完成好这项任务,最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调焦对表。就是要把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作的观念思路、布局谋划、举措抓手高度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要在学深、弄懂、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认真检查全市文新广人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精神状态是否到位、工作目标任务是否到位、措施行动是否到位。二是务实重行。就是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谋事业、干工作的实际行动。具体来讲,就是要认真把握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方面的五大方略,立足咸宁市情,结合文化实情,紧紧围绕意识形态管控、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作品生产、文化服务保障和文化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用一个个好的作品、好的项目、好的服务、好的产业支撑起咸宁的文化自信,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我们文新广系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方面举世瞩目、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请您谈一谈我们咸宁这五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看点提示2】过去五年 咸宁文化发展成绩显著
潘华: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举措,正方向、强基础、增活力、扩影响,取得了令人瞩目、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具体落实到咸宁,从文新广部门这个角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实施了新闻出版、传媒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监管。譬如实现了“扫黄打非”工作社会网格化管理,报纸、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的审读监听监看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有力遏制了反动、低俗、暴力、色情内容的产生。
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市已挂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6个,其中乡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46个;文体广场总数达到3800个,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农家书屋952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三是大力推进了咸宁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现在,全市共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59个,相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5人。国家、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31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处,中国传统村落13个。赤壁市羊楼洞和新店明清石板街作为“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考察评估已经顺利完成。
四是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送戏、送书、送电影”文化下乡活动持续推进,全市年均超6000场次,大型群众性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形成了品牌效应,“乡村大舞台”已经申报为国家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全市100多个文艺协会、社团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企业、乡村,成为群众重要的日常活动方式。
主持人:刚才您回顾了过去五年来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方面的主要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五大方略,下一步我市文新广系统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谋划和安排。
【看点提示3】坚持“三个统领” 打好“三大战役”
潘华:好的。党的十九大就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文艺创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个方面,作出了总部署,提出了总任务。这为全市文新广工作提供了总遵循,也为全市文新广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我认为,全市文新广系统要贯彻落实好这五个方面的总部署、总任务,必须坚持“三个统领”、打好“三大战役”。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正确方向为统领,打好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阵地战。
文化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处在新闻舆论的前沿阵地、网络媒体的风口浪尖,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关口。要把好关口,守住阵地,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要求,加强出版物、媒体、网络内容信息的审读、监听、监看工作。强化舆情实时监测和分析研判,完善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掌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不断改善和提升互联网信息监管技术能力,净化网络环境。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在重要信息发布中的“首发定调”作用,提高主流舆论的影响力感染力。
二是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统领,打赢实现文化小康攻坚战。
十九大报告中发出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令,文化小康的五项指标是其中的重要指标。省委省政府决定全省要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也就是说,湖北省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那么给我们达到完成“五个小康”的任务只有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内,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完成市级“三馆”建设,县级“四馆三场”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五个小康”的五项指标是咸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任务是最艰巨的。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决定,要求形成城区“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水平能力,群众读书看报、文体活动、观看演出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得到充分保障,推进广播电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任务还非常艰巨;还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文化、大健康、大旅游”三大产业战略布局,依托咸宁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提炼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咸宁特色、全国影响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重点引进适合咸宁自然人文禀赋、符合咸宁城市定位的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力争到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三是坚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统领,打好咸宁地方优秀文化保卫战。
咸宁厚重独特的地方文化,是支撑咸宁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咸宁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咸宁文脉。重点要确保全市国家、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边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工程,严查严管各类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要落实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障扶持政策,确保民间文化艺术代代相传;要重视咸宁地方文化的整理挖掘,讲好咸宁故事。重点围绕咸宁古民居、古桥、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民间习俗、民间技艺,开展系统深入整理研究,形成一批彰显咸宁地方文化特质魅力的研究成果,通过书籍出版、旅游营销、集中展示等各种手段,扩大咸宁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湖北地方文化版图的“咸宁极”。
由于文化领域的宽泛,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文新广部门只是其中的一个工作部门,由于时间关系,也很难讲全讲透。但我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新广人只要能够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咸宁优秀地方文化,就一定能够履行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咸宁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好的,谢谢潘局长,以上就是今天领导干部谈发展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再见!(主持人 徐梓涵 摄像 陈文 沈瀑浪)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