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表态了,今后“技术蓝领”会更吃香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条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什么人算技术工人,我国技术工人现状如何,如何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八级工”有多少?仅6%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

高技能人才即通常所称的“八级工”等高技术人员。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无论总量还是比例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高技术人才还存在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等现象。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华翔精密熔炼工程师池跃峰在车间门口记录(2017年11月1日摄)

破除“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拥有高学历的高技能人才愈发紧俏。海交会今年首设高技能人才展区,新‘蓝领’成为中国在全球揽才的主要对象。”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技术蓝领”成为中国在全球吸揽的重要对象。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体量巨大但缺乏核心技术,长期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为此,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却面临“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局面。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发展迅猛,既能突出重点群体,如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开展以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春潮行动”等,又能统筹兼顾,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介绍,目前我国已在全国22个省份开展了两批试点工作,全国每年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近2000万人次,为促进就业创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培育更多的“中国工匠”

对于技能人才来说,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技能大赛无疑是一场“技能奥林匹克”。

2011年10月,我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夺得焊接项目银牌,使中国首次参赛即实现了奖 牌零的突破。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获得了15金7银8铜和12个优胜奖,金牌、奖牌和团体总分均居首位。

从首次参与到金牌零的突破,体现了中国这些年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果,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如何提高待遇?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是关键

中央深改组会议强调,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如何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有关专家表示,从体制机制看,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切实改善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拓宽个人发展渠道,进而改变技术工人待遇偏低等现象。

另外,从社会氛围来看,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精神。

目前,地方正在制定技术人才的相关意见,如湖北省近日出台的《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该省将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一方面,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通道,符合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的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对应申报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另一方面,湖北省还将建立特级技师制度,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可享受正高级职称相关待遇。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期,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以使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来源:中文网

(实习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