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罗世喜 李明 通讯员 叶长明 张颢桓)咸宁为什么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创建给咸宁带来了什么?云上咸宁结合部分“六大”活动调研报告,推出《建设公园城市 创造美好生活 》系列报道,总结咸宁公园城市创建的经验成效,探讨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方法、路径,展望咸宁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前景。今天推出《生态绿道串起幸福生活》。
▲淦河沿河路生态绿道
▲龙潭河湿地公园
12月7日,记者在淦河沿河路(淦河大桥---龙潭新桥段)看到:一条铺满彩色沥青的绿道蜿蜒而伸,绿道两旁各种绿植郁郁葱葱。从空中俯瞰,这条绿道与对岸的永安阁古建筑群交相辉映,成为淦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沿河路绿道去年底建成,全长960米,总占地面积5082平方米,这一抹可亲近的绿色,正悄然改变着附近居民的生活。
咸宁市民:我们每天都在这里,一天最少三趟,大概走一万步左右。
咸宁市民:感觉蛮好,来的人蛮多,都说这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再加上环境好,有山有水有绿化,又没有汽车尾气,这是实在做了好事。
▲正在施工的十六潭公园四期绿道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画中”,咸宁之美,美在山水。从2013年起,咸宁围绕城区丰富的山水资源,开始打造和建设绿道。总占地面积1368亩的十六潭公园位于咸宁中心城区,环山顺水修建了2700米的生态绿道,成为市民健身的重要场所。眼下,公园四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一条新的长达550米的健康绿道将于明年元旦建成,并与公园前三期绿道串连,形成完整的公园绿道网体系。
十六潭公园四期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曹康:方便周围居民休闲散步、锻炼身体,把整个十六潭公园一二三期连接起来。绿道两边主要以灌木和色带,再配一些红枫、银杏等色彩搭配,打造一个特色的景观。
近年来,咸宁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自然山水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建设生态绿道,先后编制了《咸宁市城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咸宁风景道建设实施方案》,全市规划建设绿道846.6公里,目前已建成128.23公里,其中,主城区规划建设绿道309公里,目前已建成20条,总长度66.07公里。
绿道串连起自然山水、历史人文,成为城市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将实施 的《咸宁市绿道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明确:按照先城区后郊区,先新区后老区,先公园后社区的建设时序,统筹推进绿道网建设,至十四五末,初步建成500公里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健康绿道体系。
咸宁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江振辉:把我们咸宁市的山水林田湖草通过绿道网进行打通,同时把我们的大江大水大湖,包括斧头湖、西凉湖、淦河、陆水河,幕阜山、大幕山,通过大的绿道网进行打通、联通。同时也要把城区、园区、镇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进行连接,使我们的绿道建设能真正体现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生态茶园绿道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连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是一座城市生机活力的象征。“绿道”如同一面镜子,从细微处折射出一座城市的舒适程度和文明高度。副市长吴刚在《织密“绿道网” 打造生态道、健康道、经济道》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咸宁绿道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规划实施效果不佳、建设标准不高、产业赋能不足等短板,建议:咸宁坚持全域谋划,高起点、广覆盖、更精准做好绿道网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在建设过程中遵循最小生态影响的原则;坚持分层推动,从市域、主城区、社区三个层面着手打造覆盖全域、立体网络化的综合绿道体系;坚持产业引领,强调绿道的复合功能,统筹推进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坚持多元投入,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坚持规范管理,提高全市绿道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