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之孙叶大鹰讲述:北伐战争中的铁军敢死队——红色记忆⑭

(云上咸宁编辑报道)4月6日,《叶大鹰电影背后的红色故事》专题讲座在天津美术学院进行。95年前,为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国共合作,挥师北伐。中国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翻过粤汉铁路,在汀泗桥塔垴山夜袭吴佩孚部队,取得大捷。叶大鹰谈及正在创作的电影《铁军敢死队》时,为在场的师生讲述了叶挺独立团的故事。

▲叶大鹰

叶大鹰,叶挺将军之孙,著名导演。叶大鹰的电影用细腻、情感化地叙事风格,尝试着用文艺片的调子恰到好处地去讲述一个个红色主题。1996年11月1日执导剧情电影《红樱桃》上映,叶大鹰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不结盟及发展中国家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8年执导的爱情电影《红色恋人》获得第2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奖银奖。2009年9月2日执导的国庆献礼片《天安门》上映。

叶大鹰讲述:叶挺独立团敢死队队员攻城前写好遗书

孙中山去世之后,党中央开始意识到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武装。当时,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国民党的左派和国民党内部的右派进行斗争。当国民党左派和右派斗争激烈,日趋白热化的时候,共产党隐隐约约的意识到要有一批自己能够掌控的武装,承担起将来斗争的任务。那个时候整个大革命的策源地是在广东,广东区委是中共中央战斗的最前沿。当时陈延年是广东区委的书记,周恩来是广东区区委军事部的部长。

▲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

叶挺1924年作为去苏联学习军事的唯一一名国民党党员,在苏联的军事学院和东方大学认识了很多中国共产党员,在苏联学习期间,叶挺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挺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到广东区委去报到。陈延年和周恩来就把要建立一个共产党直接掌握的军队的想法告诉了叶挺,因为当时叶挺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科班出身的军官。叶挺也特别兴奋,因为这是为党做贡献的最好的一个机会。正好1925年国民党开始进行北伐的准备,整编国民革命军,把所有的粤军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的第四军,叶挺被任命为第12师34团的团长。

叶挺与周恩来和陈延年不谋而合,他们一起把原来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铁甲部队,包括黄埔军校共产党员学生,组成了一个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团党支部,后来发展到每个营建立党支部,最后发展到连一级的党支部。这个军队在最初建设的时候,就是一个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部队,而且排以上的干部绝大多数由共产党员担任。

叶挺独立团的第一宗旨就是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这个口号是1925年叶挺独立团建立的时候,就提出来的。

叶挺独立团影响最大、最关键的一仗是建立最初打的渌田之战,它的战争规模不是很大,但它的意义却非常大。北伐时,能不能战胜北洋军阀,国民党内部心存各种疑虑,都在盘算你出兵多少,我出兵多少,讨价还价,其实不动。这个时候,周恩来代表党指派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队提前出征。

▲行军途中的北伐军战士。(来源: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提供)

渌田一仗的胜利坚定了国民党北伐的决心。

攻打武昌城,围攻的城墙至少有3层到4层楼那么高,非常陡峭。攻城之前的战前动员会,成立了敢死队,当年叫奋勇队。这个敢死队,首先得是共产党员才能加入,当时叫做“非党员同志往后退”。每一个敢死队队员都写好了遗书,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什么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就是带头牺牲的那些人。

攻城时,他们只有竹梯子,得拿生命之躯、血肉之躯往上走。敢死队队员拿着竹梯子顶着机关枪的扫射就往上爬,惨烈程度不可想象。

当时,他们为什么就那么不怕牺牲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为谁打仗的问题。叶挺战前动员时说,为什么这场仗我们一定要打赢,是因为我们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部队,我们是北伐的先锋队,我们是代表共产党人来打这个仗,所以我们必须打赢。

当时,毛主席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在党内小范围流传。这篇文章是在1925年发表的,传到叶挺独立团后,成为叶挺独立团的思想武器。

▲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中的“铁军”盾牌

叶挺独立团的这些敢死队员们很清楚,他们奉献自己的生命,是为了解决跟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包括被压迫的农民,被压迫的工人,被压迫的士兵,在那个年代,士兵阶层也是被剥削的阶级,所以叶挺独立团的敢死队员们是在信仰之下去付出生命。

当年有一个班长在攻城之前给他妈妈写了一封信,他说,帝国主义和军阀不打倒,中国人民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战死,虽死犹生,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而战死是光荣的,躯体死了,但精神是不死的!这说明叶挺独立团是由信仰、由思想、由方法来武装起来的一支部队。

另外,在叶挺独立团里有一个关于新兵的故事,叫“铁脚、马眼、神仙肚”。就是说你必须有铁一般的脚丫子,行军怎么走都走不垮。马眼指的是什么?马睡觉从来不闭眼睛,它得睁着眼睛,所以你睡觉的时候也得保持警觉性。神仙肚指的是什么?是因为当年行军打仗经常吃不着,所以当有饭吃的时候你就得特别能吃,但是没饭吃的时候饿着肚子你也得行军打仗,这最终就形成了一个革命军人向前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概念。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