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精准常态管教帮扶 提升社区矫正质量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程洪洋 张聪)社区矫正工作是教育改造社区服刑人员的系统工程。通山县通过常态化、精准化做好这项工作,把监管、教育、帮扶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安全稳定,教育矫正工作走上正轨、质量稳步提升,走在全国前列。

在通山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只要是工作日的早上,这一幕都要准时进行。该县的282名社区服刑人员,以每天20人左右的轮换批次,在这样的仪式后,开始每月两天的学习教育劳动改造。

有效监管是做好社区矫正的第一关。该县实施精准化监管,坚持社矫中心常态化运转,每月将社区服刑人员分批集中,有效防止脱管、漏管和虚管。去年,全县社矫人员参加集中劳动教育2856人次,乡镇司法所组织开展集中劳动教育132次。同时,通过在矫人员指纹、人脸识别报到、手机定位覆盖,重点对象配戴监控手腕,确保了社区服刑人员“管得住”。

近年来,通山县全年入矫、在矫、解矫服刑人员均在300人左右,为加强监管,减少重新犯罪,提升矫正质量,该县明确财政投入,增加公益岗位设置,出资建设功能齐备的县矫正中心,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有专班、有场地、有投入,保障社区矫正常态化,正规化。

这里是正在进行的社区矫正学习辅导,社区服刑人员李某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制作了PPT,声画并茂地给其他服刑人员讲授保险知识。讲座过后,大家同司法干部一起座谈,谈矫正心得体会,撰写学习日志,促进法制意识和道德水准提高。“刚开始来的时候,虽然认罪但是我心里很不服的,通过两年(社区矫正)时间来,还是应该接受现在的事实,我保证在这里认真服完自己刑期,争取早日重新做人,重新融入社会。”社区服刑人员李某。

去恶为善是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引导重点内容。该县严格入矫教育的庄严感,仪式感,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在刑意识;有针对性的抓好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反省教育和重点对象的“特别关注”教育,强化认罪悔罪意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道德文化活动,用良知良能启发、唤醒社区服刑人员修德立德、弃恶为善。

通山县实施在矫人员精准化帮扶,通过发动社会力量爱心帮扶、社矫人员相互帮扶,落实政策帮扶和表扬、奖励等方式,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价值感、获得感,促使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回报社会,正常工作生活。

近年来,通山县社矫人员无一人脱管、漏管、虚管,无一人重新犯罪,社矫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社区矫正工作最深的体会是,一是要用心去做,二是贵在坚持,两者做好了,其他都迎刃而解了。”通山县司法局局长宋骄阳说。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