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嫂”杨小琴:为贫穷的家撑起一片天

 

“我在丈夫流转100亩农田基础上又增加了50亩。今年早稻快要收割了,看来收成会比去年好,全年纯收入有6万-7万元。”

5日,40岁的杨小琴从晚稻田里打农药回来,汗珠还没有散去,拿来椅子坐在房前场地上接受记者采访。她告诉记者,清明节前已还清借款,今年能够脱贫了。

 

 

△杨小琴正在田间打农药。(记者 刘自贤 摄)

杨小琴是我市咸安区双溪桥镇双溪村人,嫁到本镇李沛村9组村民程谨希家后,小日子过得红火。她自己在镇上毛纺厂上班,丈夫是村里种田大户,下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上有70多岁的公公、婆婆,夫妻恩爱,家庭融洽。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3年前,年纪轻轻的丈夫因患血管瘤突发脑溢血去世。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背上4万多元医疗费用,杨小琴抱着只有3岁的小女儿,一时不知所措,陷入极度的悲伤之中。

生活还得继续,今后的生活道路怎么走?杨小琴擦干眼泪,作出了一生最难的决定:接力丈夫的事业,用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支撑起这个贫困之家。“我要是还去厂里上班的话,小孩没人照顾,老人没人赡养,农田没人管理。”这位从来没有种过田的大嫂婉言谢绝了厂领导的挽留,扛起了经营100亩农田的重任。

 

隔行如隔山,一切从零开始。由于种植技术和经营经验欠缺,她头一年种田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损了1万多元。

她没有气馁,不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凡是自己能干好的事情就亲历亲为,做不好的事情才请人帮忙。比如家中的旋耕机,她自己驾驶不好,就聘请农机手代为。虽然如此,种100亩田对于一个外行的妇女仍然十分艰辛。

去年盛夏,农田干旱需水,她引来电线,架起水泵,铺设水管,给干涸的秧苗带来甘霖。高温高热,她独自一人看守水泵、电闸,防止漏电伤人和水泵干烧,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半个月住在荒郊野外,直到所有的稻田都灌上足够的水才罢休。“要是丈夫健在,一定是他来操劳,怎么会轮到自己这么辛苦呢?”想到这里,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她不禁潸然泪下。

去年秋冬之季,杨小琴种植的30亩茭白到了收获时候,她请20名劳力收割。当她满怀喜悦把6吨茭白装车拉运到市场销售时,不料行情急剧下跌。她心有不甘,听说岳阳茭白价格高,又连夜拉到那里的大型批发市场出售,谁知价格比咸宁更低。在她失望无奈之时,一位好心的贩菜老板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向大家热心地宣传她的茭白质量好,动员菜贩订购。在他的帮助下,杨小琴终于以正常价格售完一车茭白。这次经历让她既尝到了辛勤劳动所得的甜头,又了解到茭白上市的时机和价格走向的关系,上了一场印象深刻的农产品市场课。“镇上对我非常关心和支持,今天又给我无偿运来了2吨复合肥。前不久还让我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班。”

很多人问她,“你还年轻,为什么不选择重新组建家庭?”“我有两个小孩要成长,还有两个老人要赡养,我一走,这个家就散了,良心上也过不去。我要把田种好,把小孩带好,给老人养老送终。”她说,“我心烦时也不想做了,但想着小孩、老人,没有办法,只有自己坚强起来,靠自己。”76岁的公公程宜安赞扬儿媳很能干。

作为克服“等、靠、要”思想的脱贫巾帼典型,她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记者刘自贤 通讯员胡剑芳 冯超)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彭秀芬)